- 相關推薦
現代創業故事
當今創業的人群越來越大,許多的人都辭掉自己的工作紛紛選擇去創業,現在有哪些創業成功的故事可以借鑒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現代的創業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80后美女創業故事 網上定制服裝年賣1500萬
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選擇在網上買衣服,難得去實體店鋪。在南京新街口一家不大的服裝店里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一天的營業額最高時達到5萬,而它旁邊的服裝店人氣一般。老板是一位白手起家的80后美女,細細一問才發現,這位80后的創業經真不少,她通過互聯網下單定制服裝、線下實體店服務,一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以上。
定制服裝讓異性緣飆升
說起去商場或是網店購買衣服,大家想到的就是款式單一或不能試穿;說起高端定制,很多人又覺得手藝精湛、品質卓越的服裝品牌難找。這樣尷尬的情況該如何解決呢?在洪武路正洪大廈16樓,找到了正在忙著為客人定制服裝的張校瑜,她從事服裝行業已經12年。她介紹,“在我的謎喔自由生活館,有私人定制服務,利用‘互聯網+’模式,與不同層次的設計師合作,從線上到線下,為客戶提供既時尚又個性的輕奢服飾。”
在店里,看到了從事IT行業的張先生,他自言身材比較特殊,“矮胖型”的非標準尺寸,致使直接去成衣店買服裝常常還要有“改刀”的工序。由于工作需要,經常要出入一些時尚、潮流的場合,沒有貼身的服裝讓張先生很是苦惱。他透露,朋友推薦了謎喔的微店,上面可以個性定制服裝,他決定試一次。先在微店上預約,再去實體店里量尺寸,搭配面料和顏色,張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隔了幾天再去試穿,略做修改,結果拿到手的服裝上身后讓他異性緣飆升。自此,張先生就經常來這里定制成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服務升級,而是真正實現‘我的消費我做主’的一種全新購物方式。”
性價比高很受歡迎
“既然客人們愿意花錢買我的衣服,我就有必要保證品質,價格也是公平合理”,問起生意火爆的原因,張校瑜笑著說,“說實話我初中畢業,不懂什么市場規律和營銷理念,只是覺得東西又好又便宜,應該有人買,果然人氣高,每天來往的客人很多。小時候家里條件也不好,父親很早就患病去世了,為了給家里還債我就出來到服裝廠打工了。從服裝廠出來開始創業,那時真的什么都不懂。”除了自身資金不夠,不懂裝修外,她還遇到了廠家卷錢跑路、資金收不回的情況,提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張校瑜倒是非常豁達,“好在我也有優勢,懂面料、工藝、設計、開版等所有環節,從那時起,每一個環節我都要監督。”
目前,定制一套男式西裝的價格在4000至6000元,微店上線不到一星期,就已經完成了7筆交易。張校瑜認為,定制服裝首先要考慮合身,這個合身不僅僅是指尺寸,還包括契合膚色、性格,別致的款式以及滿足所出席場合的基本需求。此外,選料、量身設計、裁剪、縫制、整燙等都要耐心服務好。服裝工廠大批量生產,商場大批量銷售,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開始不滿足于這樣的消費,定制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會逐漸成為主流。“不同于法國的高級定制,這種新定制概念的產品不一定昂貴,但它一定有品質,并且只針對一小部分人群而設計,標志著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或態度。”
融合互聯網+是大勢
在中國,高級定制還是在最近五年剛剛開始發端。服裝行業內專家指出,有人把商場內成衣定價的高倍率歸因于商場環節扣點太高,據悉,一般商場的扣點在20%~30%之間,有的商場甚至可以達到50%,同時為了應付商場的各種促銷行為,服裝企業不得不把產品定價的倍率提高。所以,就形成了商場不打折服裝就賣不動的尷尬現狀。
相應的,電商模式也吸引著服裝企業的轉型。在專家看來,類似謎喔自由生活館服裝定制,融合互聯網+銷售這種雙腿走路的模式是大勢所趨,未來也會出現更多,在網上打造一個平臺,具有網絡自助式定制、下單的功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和貼心的服務;而“線下體驗消費中心”則更能滿足一部分對個性設計和體驗式服務有自己要求的消費者的需求。傳統模式和網絡的有機結合,促使O2O線上線下模式完美呈現,使個性時尚定制能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現代創業故事2
女大學生村官蝗蟲堆覓黃金 每年養360萬只
在地里蹦了幾千年的螞蚱,被漂亮的女大學生村官生彩云送到網棚里,成百萬只地養。三年來,跟隨生彩云養螞蚱的村民都賺了錢,生彩云也因此聲名遠播。不少急于創業致富的農民從全國各地到鄭州找生彩云,江蘇、山西等高校的一些大學生也背著行李來到黃河灘,把生彩云的螞蚱棚當成了實習基地。
女村官為村民致富養螞蚱
4年前,生彩云還是鄭州電大的一名學生,如今,26歲的她是遠近聞名的“螞蚱女王”。
2006年,生彩云應聘到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街道辦事處弓莊村任村主任助理。剛當村官的她急于給鄉親們尋找致富門路,經常上網查詢信息。2007年上半年,生彩云從網上得知,在有些地方,螞蚱是餐桌上受人們青睞的綠色食品,一公斤能賣幾十元。她又查詢了螞蚱的養殖過程,發現“只需要青草、幾畝閑地,弄幾個網棚就行了”。
生彩云說:“弓莊村附近就是黃河灘地,到處都是荒草,場地和原料都不缺。黃河灘區有幾十家農家特色飯店,銷路也不愁。”
當生彩云把查到的信息告訴一些相熟的村民后,村民們卻哈哈大笑:“螞蚱還用養?到地里一抓一大把,誰會去買啊?”
在生彩云的不懈努力下,最終,村里一名叫韓建軍的年輕人決定和生彩云一起養螞蚱。他們跑到外省考察后,購進了320多斤螞蚱卵,并買來竹竿、紗網、拉鏈,在黃河灘區支起了6個螞蚱棚。
三四個月后,螞蚱長成了,生彩云和韓建軍一起到飯店推銷。他們給螞蚱定的價格是一斤15元,附近飯店都搶著要,螞蚱很快銷售一空。“頭一年我投資了幾千元,賺了1萬多元。韓建軍投入多,一下子掙了3萬多元。”生彩云說。
螞蚱們一天吃兩三千斤草
來到位于黃河灘區的螞蚱棚前。放眼望去,30個白色的網狀螞蚱棚在地里一字排開,棚里密密麻麻的全是大約兩厘米長的螞蚱。
生彩云從附近地里拽了一把玉米葉,先拉開罩在螞蚱棚外面的網上的拉鏈,然后用這些玉米葉掃清腳前的螞蚱。等生彩云轟罷螞蚱,記者才跟隨她走進螞蚱棚,否則一腳下去就會踩死幾十只螞蚱。
生彩云說,一個棚占地五六十平方米,每個棚里有五六萬只螞蚱,這30個棚大約有180萬只螞蚱。他們一年能養兩茬,就是360萬只螞蚱。
“你可別小瞧這些螞蚱,能吃得很,一天吃的草料可不少。這30個棚里的螞蚱,一天能吃兩三千斤草,我們雇了6個工人割草喂它們。”生彩云說,“螞蚱還是比較好養的,它不會生病,蘆葦葉、狗尾巴草、玉米葉、麩皮等都吃。當然螞蚱也有天敵,青蛙、蜘蛛、飛鳥都吃螞蚱,還有一種會鉆土的'螻蛄,特別愛吃螞蚱卵。”
螞蚱棚成大學生實習基地
生彩云說,南京農業大學的陳美榮從網上看到她養螞蚱的消息后,輾轉聯系上她,希望到螞蚱棚里實習。
陳美榮目前是南京農業大學昆蟲專業的大三學生。陳美榮說:“我學的就是昆蟲養殖專業,一直有搞昆蟲養殖的想法。我準備將來回江蘇農村老家養螞蚱。”生彩云說:“山西農業大學昆蟲系的韓長虎,還有山西運城的一個大學生,都到我這里實習過。韓長虎是今年6月來實習的,也打算回老家搞螞蚱養殖。”
見生彩云養螞蚱賺了錢,附近農民都來購買她的螞蚱卵回家養。隨著生彩云的名聲越傳越遠,不時有外省人來找生彩云學習養螞蚱,“這幾年,有幾百人來我這里購買螞蚱卵學養螞蚱。”生彩云說,現在,廣東、山東、河北等地都有客戶到她這里來買螞蚱。
生彩云說,雖然她養的螞蚱越來越多,但并不影響她的工作。她每月只需到黃河灘去兩次,大部分時間都是用電話遙控指揮韓建軍在黃河灘養螞蚱。由于她工作膽大心細,在群眾中聲望高,現已被提拔為楊莊村的副書記。
鏈接:螞蚱的食用價值
螞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飯店常將其油炸或燒烤,并取名為“飛蝗騰達”,供食客品鮮。螞蚱、蠶蛹、金蟬、蝎子等昆蟲和海鮮類食物,大部分人吃了沒事,但有過敏體質的人吃后會引起程度不等的過敏反應,這部分人應慎用。
現代創業故事3
90后美女回家創業制私房菜 被贊“最美廚娘”
說到廚師,不少人腦海里浮現的是身材略胖、服裝油膩、一張或年輕或老邁的男人臉,總之,如果你見過女孩王瀟瀟,肯定猜不到這個長相標致、打扮時尚的90后女孩,竟然是位烹飪高手。
回家創業
美女自制私房菜
今年23歲的王瀟瀟是一個特別熱愛美食的女孩,自從辭去成都的工作回達州創辦私房菜以來,她的私房菜已銷往全國各地,深受“好吃嘴”的喜愛。由于顏值高、廚藝佳,被朋友稱為“最美廚娘”。
王瀟瀟的父母從事餐飲行業已十余年,從小耳濡目染的她特別喜歡美食,也喜歡自己做美食。“7歲時我就自己在家炒土豆片了。”王瀟瀟說,對于做菜,并沒有人刻意教過她,就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做,“結果做出來還不錯。”
2014年,王瀟瀟從學校畢業后,在成都輕松找到工作。工作之余,她常常自制美食犒勞自己,每次做好后都開心地在朋友圈里曬圖,得到朋友們稱贊。不少朋友還特意跑到她家“蹭吃”,品嘗過后大呼過癮。王瀟瀟心想,“既然我有這個手藝,為何不自己創業呢”。說干就干,王瀟瀟到菜市場買來新鮮食材,嘗試著做冷吃兔、口水雞、香辣牛肉等冷吃系列,結果一次性成功。
接下來,王瀟瀟辭去工作開始專心做起了私房菜的微信營銷推廣。剛開始,生意并不怎么好,問的人多,買的人少。為了拓展客戶,她招了三四名隊員做推廣,慢慢生意有了起色。從選食材、加配料、再到制作,這一切都是她親力親為,忙時,常常要熬通宵。
“一個人在外,父母很擔心我的身體和安全,想讓我回來。”今年4月,王瀟瀟回到達州,雖然父母在達州經營著農家樂,她接手經營也沒問題,但她還是決定繼續創業,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于是,王瀟瀟開始擴展新品種,并大量招代理,凡是吃過她美食的朋友或是顧客都愿意無償為她宣傳或成為她的代理,目前她的微信代理已有近百人。
追求綠色環保
堅持自己的夢想
在王瀟瀟推廣的私房菜中,共有6個品種,包括酸辣魷魚、蒜泥泡椒鳳爪、香辣牛肉、冷吃兔、秘制口水雞等冷吃系列,還有4種口味的牛軋糖。
“我喜歡美食,也喜歡在各地品嘗美食。”王瀟瀟坦言,她最喜歡旅游,更是一個地道的吃貨,每到一個地方,吸引她的`永遠都是美食。由于喜歡吃,她發現,現在很多食品為追求鮮、香,添加了太多的添加劑,讓人吃著很不放心。因此在制作美食時,她追求的是綠色環保,無添加、無防腐劑。
從食物的選材到配料的購買,再到加工制作、成品包裝……每一個環節,她都追求品質。“我都是現買現做,做好后用最快的速度派單發貨。”為讓顧客在第一時間吃到最新鮮的美食,無論同城還是外地,她都選擇順豐快遞,并且在包裝袋中放上冰袋、紙巾,發貨前還會仔細檢查每一個包裝袋。“這是我的理念也是我的原則。”
如今,隨著人脈的積累、顧客的好評,王瀟瀟每天都會接到幾十甚至上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她上午采購、中午制作,下午發貨,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每次做菜時,她都穿上廚師服一個人玩轉廚房,“為了鍛煉手勁,我還在堅持健身。”
王瀟瀟說,雖然私房菜做得有聲有色,但她還有更大的夢想,“我想在3年內擁有一家食品公司,做出自己的口碑和品牌。”
【現代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現代創業指南-現代創業指南大全04-02
中國現代勵志故事精選-中國現代勵志故事04-12
現代的哲理故事04-03
現代少兒故事04-04
現代少兒故事05-10
人生的現代哲理故事04-03
現代童話故事精選05-11
現代寓言故事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