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創業故事
在互聯網普及和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網絡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那么有哪些利用網絡創業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網絡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借勢互聯網 新型女農民撐起創業“半邊天”
據有關部門最新數據顯示,黑龍江省農村戶籍女性人口數為950萬人,16~55歲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婦女共有646.7萬人,占有勞動能力農村婦女的一半以上。越來越多的女農民創業者打破農村婦女無業待業留守的傳統,她們不甘平庸,除了直接參與到種植、養殖、銷售、加工等產業化環節,還主動學習科技、營銷、管理、電商等有關創業方面的知識,把握機遇,開拓市場,帶動周邊農民姐妹共同走上致富路,這批新型女農民正用踏實肯干的決心和敢創敢闖的精神,為全省農村經濟增添活力。
走轉型路
把“龍江綠色”賣向全國
“龍江特產要分季節氣候供應才好,五月份的柳蒿芽,六月份的森林花粉,七月份的椴樹雪蜜,還有應季的黑木耳、榛蘑、山野菜、有機豬肉會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和家庭結構分類成套餐,一鍵下單,送往全國。”看著嬌小可愛的女兒王曉婷細致地在網店上為買家介紹產品的時候,王爸爸笑了,他沒想到,90后的女兒居然能通過線上營銷,線下分類定制的方式,把自己經營多年、“危機重重”的傳統山貨生意給盤活了。
老山貨人再也不用背著樣品走南闖北地談合作了,企業每年近百萬的利潤,來自于全國一個個普通家庭的個性化需求訂單,而26歲的王曉婷也從一位日語翻譯轉變為農村女創業帶頭人,手下的13名員工大部分是來自尚志市亞布力鎮上的女農民。王曉婷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自己前些年就在浙江義烏學習過網上營銷,父輩們的綠色山珍想要走出大山,必須借助互聯網的無限潛能。現在她又在哈爾濱成立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門針對全國的網上營銷和配送服務,預計今年的銷售業績還會是一路飄紅。
齊齊哈爾市龍江縣80后夫妻網店做的也是綠色產品訂單式銷售。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多個省市的穩定客源,讓夫妻倆每年賣出50~60萬元的貨不成問題。史艦青曾在南方打拼多年,看準了龍江綠色食品的巨大市場空間,毅然放棄了外企的管理工作,回老家做起了綠色糧食的生意。
小包裝、重質量、分人群推薦、科學組織配餐,讓網店迅速晉級為兩皇冠一鉆的高端誠信網店。為了做足家鄉米在南方的品質口碑,網店一直從龍江縣品質最好的合作社進貨,省去中間環節,打造平民價格的有機米和綠色米。對于一些快遞破損、包裝疏忽方面造成的損失,史艦青也會全額賠付回收,并寄送新產品和相應的補償產品,用她的話說,“我賣的是代表龍江的誠信,絕不能讓顧客吃虧。”
現在,網店已經雇傭了北京的網上客服,買家的類型也越來越細分,針對孕婦、老人、三高人群等各類特殊人群推出了不同的雜糧配餐,市場營銷成熟而規范。周邊不少農村婦女主動要求參與史艦青的創業項目,希望這位大學生把自己也帶上
農產品創業路。
走產業路
小菜園與大市場緊密對接
不拘泥于農業生產,向加工、銷售要效益,使產、加、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將農村的小菜園和市場緊密對接起來成為很多有種植經驗的女農民創業計劃的亮點。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農民劉含花,創業之初從山東壽光販運蔬菜,她暗暗學到了儲藏蔬菜的本領,在反季銷售中獲得第一桶金。在說服家人并獲得當地政府支持后,她組織周邊村民種菜、倉儲、反季銷售,質量和價格都有了保證。并根據“互聯網+”大形勢和市場的需要,建立了種植基地、智能化倉儲庫、電商創業園和農產品展示廳,做成了蔬菜種植、銷售、電商、物流一體化的產業。
為了幫助更多女農民走產業化發展之路,2012年,省婦聯組織成立了“全省女經紀人聯誼會”,2016年聯誼會擬計劃正式注冊為“黑龍江省農產品女經紀人協會”。協會匯聚了全省數百位獲得農產品經紀人證書的女性創業者,共同策劃具有龍江特色的巾幗綠色食品產業,著力打造由省婦聯牽頭創辦的“龍嫂綠廚”品牌項目,大家相互交流,抱團發展,激發了全省農村婦女生產、加工、銷售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的參與熱情。
協會微信群中每天發布的政策信息和產品推薦為農村婦女提供平臺,指導創業者提升現代農業、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等創業方面的綜合知識和技能。截至2015年底,黑龍江省共有3763人經全省各級婦聯培訓獲得農產品經紀人證書,她們正在為推動農產品產業化經營,科學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領村民共同創業致富而努力著。
走電商路
女農民創業借勢“村淘”計劃
前段時間瘋傳的爆笑神曲《馬云的女人》看得延壽縣的28名“村淘”服務網點中的姐妹合伙人眉開眼笑,“我們女生愛購物,但我們可不是只會購物,網上營銷,我們更是一流的。”哈爾濱金融學院畢業、返鄉創業的“村淘”合伙人田佳明和“村淘”姐妹們開心地閑聊著。2015年,延壽縣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約,在符合條件的村設立“村淘”服務站點。
延壽縣婦聯充分發動當地女農民,發揮女性特長,利用“村淘”適合農村婦女居家就業這一契機,通過宣傳引導、專業培訓、協調組織等方式,吸引農村婦女成為為村民提供代買、代賣等服務的“村淘”合伙人。截至2015年10月的銷量統計,全縣“村淘”業績排名前十名中,有8名是女性;全縣總訂單中,女性合伙人訂單1.7萬筆,成交額326萬元。
為了鼓勵推進“村淘”計劃,延壽縣委、縣政府還為“村淘”合伙人提供經營場所,出臺了免一年房租和取暖費并補助電費的優惠政策。阿里巴巴集團承諾提供電腦、電視、店面裝修、技術指導、報銷電話費等,并對資金周轉困難的“村淘”合伙人通過“螞蟻信貸”提供1~3萬元貸款支持。
通過宣傳,農村婦女發現“村淘”合伙人前期經營可以不用任何費用,實現零成本創業,加入“村淘”合伙人隊伍,還可以實現不離土、不離鄉居家就業,通過簡單敲打鍵盤就可以幫助村民購物和出售地產農產品,月均收入近3000元,姐妹們的創業心紛紛“活”起來了。壽山村孟繁譽是“村淘”合伙人的班長,經過努力她成功幫助村民購買了一輛價值11.8萬元的小汽車,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村淘”項目落戶延壽后的第一單汽車交易。孟繁譽沒想到的是,她真的成為了“馬云關注的女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給她發來賀電,稱她是延壽縣“村淘”合伙人中的標桿和榜樣。
在孟繁譽引領下,全縣有5名女性“村淘”合伙人成功代購小汽車12輛,總價值150萬元,成為全省“村淘”合伙人創業典范。延壽縣婦聯把“村淘”計劃作為對貧困婦女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村民傅廣潔老人多病,家中貧困,縣婦聯到家走訪,鼓勵她競選“村淘”合伙人,現在傅廣潔月收入已經近4000元,臉上也掛上了自信的笑容。
據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婦女創業意識逐漸增強,創業行動明顯增多,創業典型日益成長,為廣大婦女創業創新做出了榜樣。去年年底,省婦聯為推動農村婦女創業、幫助農村婦女脫貧致富工作,先后起草下發了《關于在全省開展巾幗脫貧行動的通知》和《關于推動農村婦女創業致富工作的意見》,利用科學的指導和惠民的政策推動更多農村婦女走上創業致富路。
目前在全省各級婦聯大力開展的“科技興家、畜牧興家、合作興家、綠色興家、巧手興家、勞務興家”農村婦女創業活動,越來越多的女農民正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創實業、干事業。相信借助現代農業科技化、合作化、產業化及婦女小額貸款等一系列的婦女創業服務手段的支撐,黑龍江省更多的農村姐妹們會靠創業,興家業,讓自己在農民中“創出來”。
網絡創業故事(二)
邱春燕的“互聯網+農業”創業夢
2014年9月成立的襄陽襄青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襄青公司”)是襄陽市一家本土企業,它開發運營的“農合e家”網上生鮮超市平臺,用“互聯網+農業”的形式將高品質的生鮮食材提供給社區家庭,為市民提供一站式采購、社區配送服務。
這個創意來自85后邱春燕。2014年7月,她從企業管理崗位辭職,開始自己的網絡創業道路。
網上挑選下單生鮮配送到家
跟隨“農合e家”生鮮配送員黃海來到了襄城區荊州街的市政府生活一區,他把新鮮的土雞蛋和牛羊肉準時送到了客戶何阿姨的手中。
“我退休了,年紀大了買菜提來提去的不方便。基本上每個周五都等著小黃來送菜,周末可以做給孫子吃。”何阿姨說,她是農合e家的老客戶了。
黃海是兩年前來到農合e家宅配部門工作的,負責襄城區個人和家庭客戶的生鮮配送工作。得到客戶的認可,黃海頗有成就感:“我來公司已經兩年了,宅配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客戶坐在家里就能收到品質有保障的`生鮮食品,放心又方便。”
農合e家平臺針對本市市民的食材購買需求,設計了宅配年卡、季卡和單次消費等幾種購買模式。客戶可以在公司官方網站或微信商城選擇消費方式,配送品種包括有機認證的蔬菜、肉、蛋、禽、魚等。所有食材均由襄青公司合作的農業生產基地直供,達到國家“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標準,并提供生鮮食品的質量檢驗報告。
邱春燕說:“隨著經濟的發展,注重營養和生活品質的人越來越多。退休老干部、年輕白領和工作繁忙的商務人士是我們的主要客戶。”
自建農業基地,嚴管生產環節
“好吃”是評價食品的簡單標準,可在農產品的供應源頭生產出健康優質的“好吃”產品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襄青公司總經理李猛透露,公司成立之初也遇到過農產品供應方面的難題。據介紹,我國的質量體系和有機認證標準體系是很完善的,認證標準在世界范圍內都比較高,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出于成本和銷路的考慮,許多農戶和農業企業并沒有按照認證標準去做。
李猛說,為了找到符合“三品一標”標準的農產品,他們狠下了一番功夫。用他的話說,就是“天天往菜地里跑,幾乎跑斷了腿”。“也有一些農業企業主動找到我們想談合作,但一聽說耕種地點,我就不太放心。‘三品一標’中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可以通過不施化肥、農藥來實現,但有機認證對土壤、水源和農家肥都有具體要求,甚至對種植地的空氣都有嚴格的標準,許多菜地無法實現。”李猛感慨道。
正因為如此,對是否自建農業基地,公司決策層內部曾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必須自建農業基地。因為符合標準的生產合作者不好找,農產品產量跟不上,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邱春燕這樣解釋自己的想法:“我們想做高品質的農產品,如果不愿意投入,不愿意擔風險去學習最核心的內容——生產環節,其他生產企業就不會愿意按照我們的標準和模式來。只有走出一條路,讓大家看到效益,合作生產的規模才能擴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摸索,2015年初襄青公司通過與農業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合作和自營農場的建設,逐漸解決了蔬菜瓜果的供應問題。
目前,襄青公司已與我市30余家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達成生產合作。
打通銷售渠道 數據指導生產
襄青公司成立兩年,目前擁有大中型酒店、單位食堂和中小型連鎖超市等大宗采購合作方80余家,城市終端家庭宅配年卡會員100余戶、零散會員200余戶。
位于樊城區牛首鎮的天順隆達合作社是襄青公司的合作伙伴,合作社理事長王峰表示:“我們合作社的產品在實體門店也有銷售,但互聯網肯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農合e家的平臺賣出更多品質好、溢價高的農產品,形成一個高端農產品的細分市場。”
除了用互聯網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外,平臺產生的農產品交易數據也可以在后期反饋給農業合作社等生產方,用市場的需求來指導農產品的生產環節。“襄陽是農業大市,以糧食生產為主,而南陽是蔬菜大市,資源互通后可以讓消費者擁有更多樣的選擇,因此我們把業務拓展到了南陽。”邱春燕說。
2015年12月,作為南陽市招商引資項目,襄青公司在南陽成立了祥亨農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現襄陽與南陽兩地的農產品聯合生產與平臺銷售。
網絡創業故事(三)
80后農村小伙網上創業賣LED燈 一年賣六千萬
佛山市品一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榮華,是一名“白手起家創業”的80后。2007年,梁榮華進入燈飾生產和銷售行業,此前在IT界的從業經驗讓他在傳統行業中更早看到了電商帶來的機遇。
梁榮華,一個80后的農村小伙,2013年帶領電商團隊通過網絡銷售LED燈,創造了6000萬元的業績。同時,通過官網、百度等網上營銷平臺,帶來近4000萬元的訂單,網上直接間接帶來的產品銷售近億元,占銷售總額的95%以上,公司也由此走上了接近“零庫存”的以銷定產模式。而他做電商是怎么成功的呢?有什么法寶?
網上賣產品庫存接近零
“頭半年時間,我一個人就通過網上銷售帶來800多萬元業績。”梁榮華透露,當時公司只是個300平方米的作坊式工廠,但公司一創立就建立了企業網站,并在百度做了競價排名推廣。
“當時做網絡推廣的還很少,投入幾千元就會有很好的效果。”梁榮華說,半年后,公司就搬進了一個兩千平方米的工廠。2011年,梁榮華意識到網上賣產品是趨勢,于是決定讓網銷的重心從網上招攬業務轉向網上直接售賣產品,從而形成接近“零庫存”的以銷定產的模式。
網絡平臺的推廣,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大訂單,也讓公司走向了國際化。
殺手锏 1:爆款是最好的廣告
如今,該公司95%以上的.業務都跟網絡相關,其中70人左右的團隊負責在淘寶、天貓的產品銷售,20人左右的團隊從事網絡訂單業務的線下跟進。
對品一照明公司而言,進入淘寶天貓并不算早,甚至有點晚。2011年,公司才開始進入淘寶,但進行得并不順利,由于方法不對,兩年來在淘寶的銷售額一直在百萬元左右徘徊。
“網絡營銷發展太快,我們不學習就會落在別人的后面。”反思之下,梁榮華意識到,互聯網營銷,只有花大力氣、做得專業才能夠生存,于是去一家培訓機構學習。2013年初,公司新注冊了一家淘寶店,并于6月份上線天貓旗艦店。
淘寶店及天貓旗艦店在第一年的銷售就一鳴驚人,達到4000萬元的銷售額,與官網的產品銷售一起,創造了6000萬元的銷售額。
“網銷一定要有爆款產品,且至少要進入排行榜的前四名。”談到銷售秘訣,梁榮華認為,90%消費者在天貓搜索時只會看首頁甚至是前幾名的產品,進入排行榜前幾名的爆款其實是店鋪最好的免費廣告,比直通車的營銷還管用。他根據公司的運營數據分析發現,產品如果排行第六,比排行前四時的流量甚至少了一大半。
“打造爆款產品要不惜代價。”梁榮華舉例,公司有一款LED產品僅售9.9元,包郵,如今拿到了天貓銷售排行榜的第一名,但其成本價要20元左右,公司每月要為此虧上幾萬元,但該產品為店鋪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聯銷售,因此“不惜代價也是值得的”。據他透露,公司的吸頂燈這一大項爆款產品的流量和銷量已經占到店鋪的60%以上,是銷量增長的絕對主力。
殺手锏2:率先實行兩年包換
“現在的網絡銷售進入白熱化階段,服務越來越重要,要能在某方面脫穎而出。”梁榮華總結道,公司網絡業務快速發展的另一個殺手锏是在行業內率先實行“兩年包換”,“這高過了當時消費者的一般預期。”
紅利期過后的網絡營銷該怎么走?梁榮華表示,要由產品的營銷進入到情感和個性化的營銷階段。他舉例說,公司目前已經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情境開發出不同的LED產品,例如情侶在室內吃飯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手動調整光的亮度和顏色。此外,在互動方面,公司可以根據用戶的建議,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并對其進行獎勵。
此外,他認為移動電商將是未來趨勢,公司將更加重視微信等移動端的銷售。“要真正從產品思維轉變到用戶思維。”梁榮華認為,移動電商可以借鑒小米的眾籌及粉絲經濟的玩法,要讓用戶成為真正的主人。
【網絡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網絡創業故事05-10
網絡經營特色商品創業的創業故事03-24
80后放棄高薪工作網絡創業的創業勵志故事05-12
網絡“勵志姐”傳遞正能量創業故事05-03
網絡創業心得01-07
創業的故事11-03
網絡創業培訓心得06-09
網絡創業的幾點思考05-07
網絡創業經典名言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