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吃店創業故事
小吃生意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經營,是最佳選擇。旅游景點和菜市場等是經營特色小吃的好地方。有哪些小吃店創業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吃店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一)河南小伙返鄉創業 靠賣小龍蝦年入百萬的創業故事
從一個資深吃貨到一家小龍蝦的品牌創始人,80后的他在餐飲行業已經呆了八年時間。在曲折的創業路上,他有過選擇的彷徨、冷清的撐場。但他堅定信念,始終堅持,從而也收獲了朋友的支持、生意的紅火、顧客的好評。他就是某龍蝦品牌的創始人王騰飛。
在回顧創業之路時,王騰飛說道:“做好一家龍蝦品牌,要做好很多細節的工作,就像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比如,龍蝦產地的選擇、菜品的定位與創新、配送方式的選擇、與消費者的溝通問題,品牌的營銷推廣等等,每一個點都很重要,都需要耐心地去經營。”
一碗酸辣粉結緣餐飲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騰飛隨著大學同學來到北京,饑腸轆轆的他們剛下火車便直奔一家酸辣粉店。原來這家店就是同學的父母開的,旅途的勞累加上撲鼻的香味讓他一下子就迷上了這碗酸辣粉。店長向他解釋道用料全都是用的最好的,包括花生碎都是店里手工制作的。從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想法,想開一家和他一樣的餐飲店。
畢業之后,開餐飲店的想法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更加強烈。但就像大多數畢業大學生面臨的問題一樣,當時的他要資金沒資金,要技術沒技術,更別說經營一家店了。于是他決定到店里苦學技術和經營。
整整三年時間,王騰飛在那家店里,從服務員、收銀員、料碗師傅,再到后廚烹飪,再直到熟練得可以閉著眼做出來了的時候。他終于下定決心開店,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的第一家店在北京新安順利開業了,當然用的還是原來這家店的品牌,靠著嫻熟的技術和誠心的經營,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日均營業額便從700飆升至最高日均1.9萬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房租壓力的不斷加大,王騰飛決定返鄉創業,并萌生創立自己品牌的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選擇了小龍蝦這個季節性特征突出的品類,在他看來小龍蝦屬于龍蝦,價格卻比龍蝦低,剛好屬于中層產品,所以受眾人群廣泛。而且小龍蝦的口味以辣味居多,河南人多數喜歡吃辣,符合大眾口味。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小龍蝦季節性強,就如同夏天吃西瓜,小龍蝦也是很多人夏季的必選菜。
做小龍蝦靠的是品質和誠心
“做餐飲要想成功,必須要有誠心,尤其細分到小龍蝦這個行業,這個誠心不能逐漸被麻木掉。”王騰飛頗有感觸地說。“創辦一個小龍蝦品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的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不斷的努力,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和自我內在的一顆恒心。品牌更多的是認可,比如:品質,服務,味道。”
“很多人剛開始都是想做安全、衛生的食品,但真正開始做了,才發現如果不用添加劑,聞起來就沒有那么香;如果不用低檔配料,就控制不下成本。但是顧客吃了,對身體的危害又很大,此時在利益面前,能否堅守原則和底線,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考驗。顧客買我的東西,如果發現龍蝦原材料品質不佳,或是保管不當,就得直接倒掉,我必須保證質量,少賺就少賺,現在和將來我都不能觸碰這個底線!”王騰飛如是說。
王騰飛的龍蝦理念也由此形成:為了選出最美味健康的源材料,王騰飛深入北京,湖北,江蘇等地,實地探訪當地一些著名品牌。之后又到一些小龍蝦的養殖原產地請教和學習。經過長達半年的調研、選擇與嘗試,數千次的配方試驗,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秘訣。
借風互聯網,打造爆品
小龍蝦的口感不易受到配送影響,而且很親民,這樣的特質決定了它成為了中國餐飲行業市場最紅的單品之一。
拋開傳統的售賣方式,王騰飛選擇流行的O2O模式來銷售自家的小龍蝦。客戶通過微信等第三方平臺下單,送貨上門,為此還專門與河南某知名互聯網跑腿兒公司建立了深度戰略合作關系,以此來保證客人吃到最新鮮的小龍蝦等菜品。
“在我這吃小龍蝦吃的.就是一個感覺和氛圍,這個感覺一點都不能含糊。”王騰飛十分確信。每次客戶吃完美食后,店里的客服都要收集反饋意見。
餐飲業是一個淘汰率極高的行業,尤其是在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大家對于美食更是非常的挑剔。這也讓王騰飛時刻提醒自己,“創新很重要”。為此,他常常親自動手,研制新的菜品。借助互聯網尤其是微信,他為自身龍蝦品牌量身打造了一個個爆款。
王騰飛的小龍蝦店已經經營兩年的時間了,從線上到線下,參加了很多活動,不僅受邀參加了大豫網主辦的小龍蝦節,還獲得了河南電視臺頒發的綠色餐飲榮譽證書。目前王騰飛已經有三家實體店,還有一家新的實體店正在籌備中。研發初期的失敗與沮喪、開網店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傷感與無奈,都化成一股力量引導他前進,王騰飛已經懂得該用怎樣的心態來經營這份使他引以為豪的事業,那就是堅持與誠信。
談到未來的發展規劃,王騰飛坦言不會花費過多精力在品牌的加盟和擴張,首要任務還是進一步提升菜品質量,借助互聯網,實現跨界整合,為吃貨朋友們提供更多的健康美味的龍蝦。
(二白領辭職創業開小吃店)的創業故事
10年前,侯月志可謂是少年得志,大學畢業伊始,就進入到全球五百強的航運企業,月薪輕松過萬。在同學們看來,侯月志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而如今,侯月志卻放棄白領身份,經營起一家小吃店,這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他的“老濰縣朝天鍋”小吃店名氣越來越大,現在月營業額已達20萬元。侯月志是如何讓小生意賺大錢的呢?一起來看看他華麗轉型背后的創業故事。
日接200單
白領辭職做火小吃店
“您有一份新的快餐訂單……”中午11時,來到位于敦化路的老濰縣朝天鍋小吃店,一直到下午2時離開,侯月志手機不斷接到快餐訂單,加上店內食客絡繹不絕,侯月志忙得不可開交。由于顧客爆滿,他不斷催促廚師加快速度,同時自己上陣給送餐員遞上已經打包好的外賣……飯點兒雖然忙,侯月志卻安排得有條不紊。來來往往的顧客們,極少有人知道侯月志原來是名航運白領。
2006年,重點大學畢業的侯月志加入到一家全球五百強的航運企業,成為高級白領。4年后,侯月志又跳槽到另外一家大型航運公司,在那工作3年后,不安分的侯月志又跳槽進入金融領域,但他發現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越來越不適合自己,最后他決定辭職。
說起自己轉型做“朝天鍋”的'經歷,侯月志頗為感慨,剛決定辭職那段時間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該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幾經比較,他想到了自己父母經營的濰坊特色小吃“朝天鍋”,這個他喜歡吃,制作過程也很熟悉。“我剛開始跟家里人說要做小吃,我爸媽也不支持。”侯月志說,他不斷做家人工作,終于慢慢轉變了他們的觀念。
如今侯月志的朝天鍋店生意超級火,外賣加進店顧客,一天得有200個訂單,每月營業額也到了20萬元。
起早貪黑
堅持采用新鮮食材
月營業額20萬,一個聽起來多么誘人的數字,但這背后離不開侯月志的辛苦打拼。一年來,從無到有,從當年的航運白領到如今的小吃新秀,從十多平米的簡陋小店到如今寬敞整潔的餐館,從月收入剛剛能夠達到盈虧平衡到如今營業額20萬元,侯月志付出的心血十分巨大。
說起做餐飲的秘訣,侯月志認為最重要的是食材的新鮮,所以他每天凌晨三點半就要去撫順路批發市場買肉、買菜。“每天起早采購的確累,有的批發商勸我一次性多采購點,買回來把肉菜冷藏起來,這樣我倒是可以省勁,但卻會降低飯菜新鮮度和口感,所以我每天都堅持去采購新鮮的肉和菜。”
創業夢想
年內計劃開連鎖店
侯月志表示,像大多數人一樣,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自己的父母不再勞碌奔波,想要給自己的孩子最優越的條件。因此,他選擇創業。
站在小吃店前,侯月志感覺特色小吃行業前景廣闊。無論是口碑還是營業額,這個剛滿一年的小吃店給了侯月志很大的創業信心。未來一年內,侯月志計劃在市區幾個商圈好好考察一下,再多開幾家連鎖店。
(三)小伙尋家鄉味覓得商機 一年開近百家小吃店的創業故事
對游子而言,故鄉的味道永遠是最美的。客居武漢多年的云南人華云嵐,在尋找故鄉味道的過程中,無意間打開一扇財富之門:短短1年時間,他就在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開了近百家云南小吃店。“小而美的餐飲美食十分接地氣,我一個店只主推一個爆款。”華云嵐透露,年內將開300至500家店,“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能吃到最地道的云南美食”。
做家鄉小吃
吃遍千家店找“配方”
華云嵐的創業,始于“好吃”。
雖然武漢不乏可口小吃,但華云嵐依然念念不忘家鄉的美食。“武漢包容性很強,街頭不乏來自安徽、四川、新疆、湖南等地的連鎖餐飲店,但卻很難找到一家正宗的專營云南小吃的連鎖店。”華云嵐心想,哪里有空白,哪里就有商機,為何不將家鄉的小吃標準化生產,引入武漢甚至走向全國呢?
說干就干。去年5月,華云嵐開始了自己的小本創業之路。
為了尋找最地道的云南味道,華云嵐多次回到家鄉,走街鉆巷,專門尋找有特色的小館子。最高峰時期,他一天可以吃10餐,經常是到一家店后就直接點上幾十種小吃,剛開始他不好意思只嘗一口就浪費掉,每天都撐得快挪不動腳。“那時候,我每天都吃消食片。”說到這里,他忍俊不禁。
3個月的市場考察下來,華云嵐吃過的刁角館子近千家,最終他確定了創業的方向。
從一開始,他就定位于開云南特色小吃連鎖店,“創業首先必須尋找好的盈利模式,要做就做可復制的生意,只有標準化才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不過,要想對這些散落在民間的小吃標準化生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華云嵐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出5000元想買一個小店店主的.米線配方,對方卻犯難了:“我就是習慣性隨手一抓,沒有配方啊。”于是,華云嵐專門去買了一桿秤,店主抓一點調料,他就稱一點,最終將這個配方進行了量化規范。攻克配方標準化問題后,還得設法解決食材存儲等問題。
推三種風格
年內目標開三五百家店
眾所周知,餐飲行業是競爭激烈的“紅海”,要想脫穎而出,光靠好味道還遠遠不夠。
華云嵐顯然深諳營銷之道,他在店面設計上走小而美的個性化路線,頗吸人眼球,“現在90后、00后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因此我根據他們的喜好,在裝修上走快時尚路線”。
第一家店選擇開在民主路,是因為當地人氣很旺,很容易聚集年輕的消費群體。他將店子設計成三大類別:專門烤餌塊的店,一般只需要8到15平方米;米線店20到40平方米;甜品店在40平方米左右。
根據不同的經營品類,店面的顏色各異:主營鮮花餅的店被裝修成粉色,甜品店則是綠色基調,看上去個性分明;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他還在傳統食品上做了一些創新。比如,烤餌塊中加入了冰激凌等口味。
華云嵐算了一筆賬,一般進店人均消費20元,因為是快餐,每天如果人流量在一百人左右,利潤就已可觀。
為了迅速打開市場,目前華云嵐主要走加盟路線,武漢開了3家店,加上河南、安徽等地,已有近百家店。“不靠加盟費掙錢,就是想快速搶占市場,希望今年內做到三五百家店,讓云南小吃被更多人接受。”華云嵐說。
【小吃店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小吃店的創業計劃書04-23
小吃店創業計劃書11-08
小吃店的創業計劃書范文04-23
小吃店創業計劃書范文12-13
小吃店創業計劃書范文05-10
小吃店創業計劃書三篇04-22
創業小吃店經營的15個成功秘訣05-12
創業的故事11-03
創業與年齡無關創業故事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