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舉一反三的成語介紹
讀音:jǔyīfǎnsān
解釋: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于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的效驗。”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燈謎:卅;帶頭;翻兩番
故事:
有一天,"至圣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墻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墻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后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的成語介紹】相關文章:
與明月有關的成語介紹12-09
有關炎的成語介紹12-09
有關老羞成怒的成語介紹12-07
有關祝福的成語介紹12-09
舉一反三的考研備考指導03-09
摧枯拉朽的成語故事介紹12-09
有關兔子的成語及解釋介紹12-08
考研數學沖刺復習上的舉一反三12-08
有關冬天成語的簡介介紹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