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語的故事15篇
有關成語的故事1
【老馬識途】
管仲、隰(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庇谑欠砰_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后,終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峭诰虻,終于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汗馬功勞】
古時作戰(zhàn)多用馬。戰(zhàn)馬疾馳疆場,沖鋒陷陣,每戰(zhàn)都要出很多汗。戰(zhàn)斗次數越多,戰(zhàn)況越激烈,出汗當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戰(zhàn)功,就叫“汗馬”。?
【天馬行空】
相傳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后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消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通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墒俏饔蛉苏J為這馬萬萬不能送,于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終于得到了一匹小馬。后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走馬觀花】
走馬觀花,敘述一段春季相親過程,在花開的季節(jié),男子瘸子騎馬,女子豁嘴口餡鮮花,雙方相遇,相互產生愛慕,成親后懊悔不及。?
指鹿為馬: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后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按圖索驥】這個典故載于《漢書.梅福傳》。在春秋時代秦國,有個相馬專家叫伯樂,原名孫陽。他善于識千里馬并寫了一本《相馬經》。伯樂的兒子死讀《相馬經》,按照書中所說的馬的樣子去尋找騏驥良馬。
【愛屋及烏】這個典故出自《尚書大傳.大戰(zhàn)》。殷商末代的紂王是個殘忍無道的昏君。當時的西部諸侯之頭領姬昌,因反對紂王被囚禁。出獄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稱周文王,要*商朝。
【杯弓蛇影】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青蛙騎士】從前,有一個名叫馬丁的吹牛鬼,他常向別人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但實際上,除了信口開河以外,他什么事情都不會。一天,馬丁到鄰村去玩。在村口,他碰到了一群手拿武器準備到田里去捉青蛙的村民。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傳說】傳說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后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谷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谷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著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
【篇一】歙南抽司村,有座門嶺,與浙江淳安縣威坪毗鄰。村有張老漢,常年為威坪某糧店挑油挑枯(“枯”:榨油后的渣做的菜籽餅)。有一天,張老漢挑油枯剛上嶺頭,一頭金牛攔住了他的去路。
【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樟樹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它葉子清甜,樹干柔軟,毛毛蟲、大青蟲都愛吃它,蛾子、蚊子、飛蠅都愛咬它。有一天,樟樹上來了一只花喜鵲,樟樹求它說:“花喜鵲,花喜鵲,聽說你能飛上天,見神仙,你就做件好事,幫我...
【雕蟲小技】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韓朝宗的人,為人非常熱心,常常幫助一些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韓朝宗,請韓朝宗幫忙介紹工作。
有關成語的故事2
成語故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成語都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下面,就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凡事不能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賺錢、去干活,過安生的日子。不要像《守株待兔》上的農民那樣,交到一次好運后就覺得還會再交一次好運,再一次到上次交好運的地方等著好運再一次的到來,那是不可能的。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了做事不能心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還有一個成語故事是《三人成虎》告訴了我不能輕信謠言、不能因為有許多人說出謠言就相信他們說的是真話,相信他們這些壞人造出的謠言,反而害了好人不說,還會遭到天下百姓的咒罵。
生活中隨處都有一些道理,遵守這些道理,你一定能做一個好人。
有關成語的故事3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鼠目寸光 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鼠肝蟲臂 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莊子·大宗師》:“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兩鼠斗穴 比喻敵對雙方在地勢險狹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故事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奉頭鼠竄 奉:捧.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后狼狽逃跑 故事出處:《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黡、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膽小如鼠 膽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膽小. 故事出處:《魏書·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有關成語的故事4
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zhàn)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fā)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后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zhàn)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zhàn),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yōu)槟鍪,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有關成語的故事5
公孫丑問:“請問什么叫做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比較難說。它作為氣,最廣大、最剛強,用正義來培養(yǎng)它而不加損害,就會充盈于天地之間。它作為氣,與義和道相匹配,沒有它們,它就沒有力量了。它是義在內心積累起來所產生的,不是義由外入內而取得的,如果行為使內心感到愧疚,它就沒有力量了。”
有關成語的`故事6
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敝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案呱搅魉北扔髦夯蛑。
伯牙彈琴,鐘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鐘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好像泰山一樣高大!边^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鐘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蕩!
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
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有關成語的故事7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并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多的器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只,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于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yè)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背烧Z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成語八《拔山舉鼎》
有關成語的故事8
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yōu)槌烧Z,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zhàn)敗,為吳所執(zhí),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于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
打敗楚國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fā)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死后,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和另一個奸臣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zhàn)敗,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要去打齊國。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后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哪里肯聽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在背后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做了太宰。
,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guī)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闭f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后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yè)!
有關成語的故事9
【成語】: 劃粥割齏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釋】: 把粥劃成若干塊,咸菜切成碎末。
【成語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zhàn)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痹捓飳Ψ吨傺统錆M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杰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后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陜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后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只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咸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fā)現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fā)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fā)霉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迸笥崖犃朔吨傺偷脑挘优宸娜似犯呱。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y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y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边@種不為個人升官發(fā)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后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有關成語的故事10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兇猛的野獸,號稱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動物,動物們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剛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貍看見自己無法逃脫,就耍了一個花招。它一本正經地大聲對老虎說:“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來管理所有的野獸的,你要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聽愣住了。
狐貍馬上接著說:“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獸見了我都趕快逃命。”
老虎聽狐貍說話的口氣很大,態(tài)度也很強硬,有幾分相信了,決定跟著狐貍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獸們,看見狐貍大搖大擺,耀武揚威地走過來,后面跟著一只張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嚇得要命,四處奔逃。
老虎看著動物們都逃跑了,不知道野獸們怕得是自己,以為真是被狐貍的威風嚇跑的,徹底相信了狐貍的話。它怕狐貍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對自己不利的舉動,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知識鏈接:“狐假虎威”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別人。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為了招徠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酒壺、酒壇、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里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家養(yǎng)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著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著發(fā)酸變質啊!
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百姓遭殃。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备]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驚弓之鳥的啟示: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螳螂之勇
有一次,齊莊公帶著幾十名隨從進山打獵。一路上,齊莊公興致勃勃,與隨從們談笑風生,駕車馭馬,好不輕松愉快。忽然,前面不遠的車道上,有一個綠色的小東西,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只綠色的小昆蟲。那小昆蟲正奮力高舉起它的兩只前臂,怒氣沖沖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馬車輪子,一副要與車輪搏斗的架勢。
小小一只蟲子,竟然敢與龐大的車輪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這有趣的場面引起了齊莊公的注意,他問左右:“這是什么蟲子?”
左右回答說:“大王,這是一只螳螂!
莊公又問:“這小蟲子為何這般模樣?”
左右回答說:“大王,它要和我們的車子搏斗,它不想讓我們過去呢。”
“噫!真有趣。為什么會這樣呢?”莊公饒有興趣地問左右。
左右回答說:“大王,螳螂這小蟲子,只知前進,不知后退,體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輕敵。”
聽了左右這番話,莊公反而被這小小螳螂打動,他感慨地說道:“小小蟲兒,志氣不小,它要是人的話,一定會成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說完,他吩咐車夫勒馬回車,繞道而行,不要傷害螳螂。
后來,齊國的將士們聽說了這件事,都非常感動。從此,他他們打起仗來更加奮不顧身,都愿以死來效忠齊莊公。
人們常說螳螂擋車,不自量力。然而我們從另一面來看,螳螂擋車之勇,也實在可贊可嘆,這種置生死于不顧、敢于抗爭的勇氣,不是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嗎?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誠心所致
熊渠子是楚國人,從小決心要練就過硬的`射箭本領。15歲那年,熊渠子辭別父母外出,拜名師學射。開始時,老師既不給他弓,又不給他箭,而是讓他舉石鎖,熊渠子盡管不理解老師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師讓他這么做,那總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認真地用兩只手輪換著將50斤重的大石鎖一次又一次舉起來。起初手還發(fā)抖,一年后,便舉重若輕,50斤重的石鎖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師便給他換成100斤的石鎖繼續(xù)苦練臂力。5年后,當熊渠子能舉起300斤重的大石鎖時,老師交給他一把大硬弓,還是沒給他箭,老師讓他每天對著目標瞄準,拉開弦和放開弦時雙手不能有絲毫的顫動。熊渠子按照老師的教導又練了3年空弦,老師終于拿出箭來。這時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強大的臂力外,還練就了一副敏銳精細的眼力,他在老師的指導下,抬弓搭箭,對準目標,百發(fā)百中,不論是空中的飛禽還是地上的走獸,就連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準,便都是箭飛靶落,飛禽走獸都不在話下。更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開外舉箭穿楊的本領,使他成為遠近聞名的神射手。
25歲那年,熊渠子告別師父回家鄉(xiāng),一路上曉行夜宿。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時已是夜問。突然,他看見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邊,熊渠子冷不防嚇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識地抽出箭來,拉開硬弓,奮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趕緊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掙扎。好一會過去了,老虎一點聲響也沒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這么無聲無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來射中的竟是躺在路邊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進石頭中了。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我怎么會有如此大的力氣,竟將箭幾乎全射進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使足力氣,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聽咣噹一聲,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氣,連發(fā)幾箭,盡管使出全身力量,眼前除了箭與巨石相擊火星飛迸,卻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彈飛到哪里去了。
所以說,只有在真正全神貫注、意念專一時,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誠心”所產生的力量。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孟賁言勇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一天夜里,他夢見一個壯士,身材魁梧,頭戴白色絹帽,外穿耀眼的紅色麻布盛裝,內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墜著紅色的絲穗,腳穿一雙嶄新的白色緞鞋,身上掛著一個黑色的劍囊。這個威武的大漢走到賓卑聚面前,大聲地呵斥他,還朝他臉上吐唾沫。
賓卑聚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兇狠漢子驚醒了,他發(fā)現原來是個夢。盡管這樣,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沒睡,心中非常氣憤。
第二天大一亮,賓卑聚就把他的朋友們都請來,向他們講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夢。然后他對朋友們說:“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來從沒受過任何欺凌侮辱?墒亲蛱煲估,我在夢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我一定要找到哪個敢于在夢中罵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內找到他,我就要報這個仇;如果三天之內找不到他,我就沒臉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賓卑聚就帶著他的朋友們一起站在行人過往頻繁的交通要道上,尋找著跟夢中打扮、長像一樣的人?墒,三天過去了,他們始終沒有看到一個如夢中一般打扮的壯士。賓卑聚氣餒地回到家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然后拔出劍自刎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僅憑夢中的一點不快便耿耿于懷,甚至含恨自盡、自暴自棄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
有關成語的故事11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靠著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庇谑怯薰暑I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鑿石挖掘泥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并制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有關成語的故事12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開誠布公,聯絡一氣。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待人以誠、開誠相見、襟懷坦白
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包大人的告示
包大人的告示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誠待人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是他非?粗氐囊晃粚④,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yè)留給后代。
有關成語的故事13
[釋義]兔子死了;狐貍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語出]元·馬鈺《蘇幕遮·看送孝》:“有微言;深可說。兔死狐悲;傷類聲凄切!
[正音]死;不能讀作“shǐ”。
[辨形]狐;不能寫作“孤”。
[近義]物傷其類
[反義]幸災樂禍
[用法]用作貶義。用來形容同類遇到不幸;不僅覺得悲傷;也感到自己的處境危險;不免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一般作謂語、賓語、分句。
[成語故事]:
從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為對付共同的敵人――獵人,彼此聯盟發(fā)誓,發(fā)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不料一群獵人突然前來,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貍也險遭不測。獵人走后,狐貍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個長者經過,看見狐貍在兔子旁邊哭泣,覺得奇怪,就問狐貍哭泣的原因。狐貍悲哀的說:"我和兔子同樣是微小的動物,是獵人捕獵的對象。我們相約共同對敵,共生死,同患難,F在我的同盟被獵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著我明天的死亡。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傷心哭泣呢!"
長者聽了,嘆著氣,說:"你為這樣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造句]:
一、兔死狐悲,盡管他與李二有矛盾,但李二的下場也使他感到凄然。
二、指尖摸上眼角的淚痣,心中升起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更是酸痛不堪……
三、為了防止兔死狐悲的立場,就不要讓別人抓住任何把柄。
四、此時望著馮去疾的尸首,他心里非常痛楚,而且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五、兔死狐悲,所以現在的人才這么容易悲傷呢。
六、日本的大地震讓他們全國上下所有人都兔死狐悲的'傷悲。
七、事情已經發(fā)生了,你現在如何的兔死狐悲都沒有什么意義了。
八、三軍凜然,那種兔死狐悲的感覺油然而生,當即派出一部軍士,一路收拾大量的漢人尸骸,在樹下掘坑安葬。
九、小康的意外去世我很傷心就像兔死狐悲一樣。
十、你不覺得你現在的兔死狐悲讓別人看上去會覺得很假嗎?
十一、我們室友的這次意外讓我們全班同學都兔死狐悲的。
十二、政府出面收購金融投資銀行,無非是兔死狐悲,害怕金融危機連累到自身的利益。
十三、看到一起打拚的同仁相繼被裁員,使他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有關成語的故事14
成語名稱:安步當車
成語拼音:ān bù dàng chē
成語用法:作謂語;形容輕松緩慢地行走。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安:緩慢;步:步行;當:代替。緩慢步行代替坐車。
成語來源: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成語造句: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也不帶底下人,安步當車,踱到了以前每日必到的那家茶館!
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蜀,走過來!”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么行呢?”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玉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饼R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zhàn)本)之國,東西南北誰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卑了!”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毙趼牭竭@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后您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鳖伿駞s辭謝說:“玉,原來產于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wěn)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
安字開頭的成語
安于故俗 、 安身之地 、安如泰山 、安步當車 、安居樂業(yè) 、安然無恙
包含有安字的成語
塞翁失馬、 安然無恙 、安居樂業(yè) 、 安步當車 、 安如泰山 、 安身之地 、 安于故俗 、不探虎穴 、怖鴿獲安 、 平安家書
有關成語的故事15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成語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錦囊成語故事04-19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8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有關成語的故事04-20
有關成語的故事11-23
成語故事08-06
經典成語故事05-1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成語勵志故事04-01
成語按兵不動的成語故事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