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誠信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4-09-08 10:55:36 成語 我要投稿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精選15篇)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

  立木為信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精選15篇)

  【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出處】

  出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里的商鞅變法“立木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2

  孫武斬姬演兵,說話算數,執法如山,樹立了軍法的信用: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著名的軍事家。他在吳國為將時,主張以法治軍,曾率兵攻破楚國,使吳國強大起來。他所著《孫子兵法》一書,總結了古代的作戰經驗,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之一。春秋末期,出生于齊國貴族的孫武流亡到了南方的吳國。吳王闔閭為了爭奪霸主地位,迫切需要拜請一位能夠領兵作戰的將軍。恰在這時,他得到了孫武寫的《兵法》十三篇,讀完之后十分著迷。

  于是派人把孫武請進王宮(一說是孫武結識了吳王闔閭的謀臣伍子胥,經伍子胥推薦,孫武帶著他所著的`兵書進見吳王)。吳王闔閭見了孫武后,很客氣地說:“您的《兵法》我已經拜讀過了,其中的見解很精辟,只是不知道您能不能實際演示演示呢?”孫武非常爽快地回答說:“當然可以!不論男的女的,經過我列陣演練,都可以成為勇武善戰的好兵!”“從未見過戰陣的嬌弱女子,您也能把她們訓練成為好兵嗎?”吳王似信非信地問。“能!”孫武斬釘截鐵地回答。這一天,吳王把一百八十名宮女交給孫武訓練。他想考察一下孫武的實際指揮能力,就坐在演練場旁邊的高臺上觀看。孫武開始演練,先讓每個宮女手持一支戟,把她們分成左右兩隊,分別指定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接著,孫武問她們:“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眾宮女回答:“知道!”她們也好奇地揭看看孫武究竟要怎么操練。只聽孫武嚴肅地說:“現在,由我擂鼓發令。

  令向前,就朝著心所對的方向進擊;令向左,就沿著左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右,就沿著右手的方向進擊;令向后,就朝著背的方向后退。你們能做到嗎?”,眾宮女說:“能!”孫武又強調說:“如果有人不聽從軍令,就依法斬首!”眾宮女平時只會唱歌跳舞,哪里曉得軍法的厲害。尤其是那兩個隊長,仗著吳王的寵愛,根本沒有把孫武放在眼里。因此,當孫武發出軍令后,鼓聲咚咚,令旗揮舞,眾宮女不但沒有依令進退,反而嘻嘻哈哈鬧個不停,把隊形都搞亂了。見此情景,孫武沒有動怒。他說:“大家第一次參加操練,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我沒有講清楚。”他把軍令和操練要求又反復地向宮女們作了講解,再次強調:“如果有人不聽軍令,是一定要斬首的!”孫武把宮女們的隊形整理好以后,再次下令擊鼓向左進擊。宮女們還是嘻嘻哈哈,兩個隊長依然笑得前仰后合。隊形又被搞亂了。這時,孫武威嚴地宣布:“我已經講明軍令和操練要求,可是隊長卻帶頭不聽軍令,依法應當斬首!”

  于是,他下令把擔任隊長的兩個吳王寵姬綁了起來。坐在高臺上觀看演練的吳王闔閭聞聽此言,大吃一驚,趕忙派人傳旨要求赦免二姬。孫武斷然回答:“現在我是主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他的堅持下,兩個寵姬被斬首示眾。眾宮女見孫武說話算數、執法如山,操練時再也不敢怠慢。一會兒鼓聲又起,令旗揮舞。眾宮女奇跡般地排列成了一支步調整齊的隊伍:前后左右,臥倒起立,就是在泥濘的草地上,也是按照軍令進退起止,完全符合要求,一點差錯也沒有,嘻嘻哈哈的吵鬧聲更是聽不到了。通過這次演練,孫武顯示了他的治軍才能。吳王闔閶盡管心疼他的兩個寵姬,但更慶幸發現了一位很有氣魄和膽識的將才。于是,他正式任命孫武為大將軍。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個規矩,實質就是做事的“規范”,就是規章制度。既然立了規矩,就必須嚴格執行,也就是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如果立了規矩,又不去認真執行,那么這些“規矩”就只能是“一紙空文”,就沒有什么信用可言,而這樣是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的。孫武說話算數,執法如山,樹立了軍法的信用,這是他重要的治軍之道。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3

  烽火戲諸候的的故事: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4

  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然后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以真誠為骨其實做文章也和做人一樣,要以誠信為本。一位老作家寫道:“寫文章以天地為心,以真誠為骨。”他把真誠無散和為他寫作的準則,他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呈現在讀者面前,但求無愧于讀者,更無愧于自己的良心。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5

  陶四翁燒毀假紫草:

  陶四翁卻寧可受損失也不去坑害別人,用高尚的品質言傳身教。陶四翁是個開染布店的,他為人忠厚,做生意講求信譽,在鎮上有口皆碑。一天,有人來推銷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懷疑,就用四百萬錢通通買下了那些紫草。不久一個買布的商人來店里進貨,看見了這些紫草,便告訴陶四翁說這些都是假的。陶四翁大吃一驚,還有些不相信。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檢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說的一試,果然是些假紫草。這時商人說沒關系,這事包給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來染布,價錢便宜點拿到市場上去賣掉就行了。第二天,商人再來進貨,陶四翁卻沒有一匹染布,他還當著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燒了。其實,當時陶四翁并不富有,卻寧可受損失也不去坑害別人。他用高尚的品質言傳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孫們也像他一樣誠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6

  出爾反爾

  【注音】

  chū ěr fǎn ěr

  【基本釋義】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近義詞】

  食言而肥 反復無常 朝三暮四 三反四覆 口中雌黃 言之無信 言而無信 自食其言 反復不定

  【反義詞】

  一言為定 言而有信 言出必行 始終如一 言行一致 說一不二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了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孟子所說的“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就是“一報還一報”,接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人們根據這句話引申出了"出爾反爾"這個成語。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7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8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9

  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里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么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于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還怎么教育孩子?”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0

  抱柱之信

  【釋義】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故事】

  有一個男子與女友相約在橋下見面,男子等了許久不見女友。后來橋下漲水,男子抱住橋柱(橋墩)不離橋下,結果被淹死了。后人以為男子的愚昧雖可悲,而信守承諾卻可頌。故事流傳至今。

  【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1

  卓公行千里如期: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為人篤實講信義,答應辦的事就立即去辦;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暴風疾雨、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有一次,卓公行從建業回會稽(今浙江紹興)探家,去向太傅諸葛恪告辭,諸葛恪問道:“你什么時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說:“某日當再來親自拜見。”到了那天,諸葛恪想做東宴請一些賓客,不停地飲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當時,赴宴的賓客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難說不會遇到風波之險,怎么一定能如期到達呢?管眾賓客怎么說,諸葛恪堅持要等卓公行,因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個誠信君子,他說今天到就一定會到。不一會兒,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驚詫。

  誠實守信,踐諾履約,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國社會的'傳統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隨便說,說出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像卓名行那樣的篤實守信之人。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2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后,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后,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并問他什么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由于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3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4

  季路一言

  《左傳·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由弗能。"楊伯峻注:"季路即子路,

  《論語.顏淵》謂'子路無宿諾',足見季路之誠信素著,故射寧與子路相約,而不欲與魯盟誓。"后以"季路一言"指可以憑信的話。

  示例 此事君親見之,惟季路一言,無他言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伯言》)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5

  忠誠與失信的約會:

  漢朝年間,有一個叫陳實的人。陳實,字仲弓,曾官太丘長。陳實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好評。后來,陳實返回了故里,無官一身輕,當地遠近的官員、鄉鄰村民們卻都愿意尊稱其為“陳太丘”。有一天上午,陳太丘從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與曾一起供職的朋友意外碰面,畢竟兩人也是多年未曾謀面,兩人相擁一起,真道是友人相見,格外親熱。寒暄一陣后,陳太丘執意要請友人到自家去好好敘上一番,友人家在鄰鎮,再加上陳太丘的再三邀請,盛情難卻,兩人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了陳太丘的家門口。一進家門,但見諾大的庭院,已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凈凈,各種物什,擺放得井然有序。陳太丘便去里屋叫來夫人孩子,熱情地給他們介紹了一番。孩子們鞠躬施禮后,便知趣地到庭院玩去了;夫人呢,與那友人客套幾句后,就忙著要準備酒菜。友人見陳太丘一家禮儀分明,熱情待客,打心底佩服陳太丘的為人處世。這時,陳太丘先把友人領進了書房,欣賞了幾幅名人字畫,各自贊嘆和發表評論后,又雙雙坐在茶幾旁,開始品茗。品茗是一種學問,在不緊不慢的`舉止間,有淡淡而悠然的茗香從杯際騰起,人們可以回憶往事,咀嚼人生,細細思量很多很多。茗香飄逸,話興正濃。

  就在談笑間,夫人進屋,告訴他們,飯菜已齊了。兩位友人相擁而出,來到廳堂,只見八仙桌上已經擺好了足足有八個香噴噴的熱菜。于是主人取出了一罐陳年老酒,鋪上了兩個精致的酒盅,那酒香很快飄散,滿院飄香,撲鼻而來,兩人對視一笑,端杯而盡,酒逢知己,越飲越歡。酒過數巡之后,友人開口說話了:“不能接著再喝了,我差點忘了,明天我還得去郡府會一好友,還得早點回去準備行裝呢。”話音未落,陳太丘呵呵一笑:“這么如此之巧,明天我們剛好與你順路,也得去郡府去辦點事。”于是兩人相視而笑。酒足飯飽之后,兩位友人約定,次日午時一塊上路,地點就在陳太丘家門前的大槐樹下。兩位友人為了表達各自的忠誠,他們還在槐樹前立了個高高的樹干。如此之后,兩人才揖手辭別。次日,陳太丘提前來到了樹干前,等了一段時間,眼看著樹干底端的黑影漸漸東斜,午時已過。

  這時,陳太丘猜想著友人是別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者是他已經提前出發了,于是就先上路了。然而,就在陳太丘走完之后,他的朋友終于到了,左看右看,卻不見陳太丘的影子,當即就氣不打一處來,非要到他家去看個究竟問個明白。一到陳太丘的家門口,正看見他的長子正在家門口盡興地玩耍。于是他便指桑罵槐,又象是自言自語地說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約好一塊出門的,卻又不等人。”當時,陳太丘的長子剛剛年滿七歲,名陳紀,字元方,是一個人見人愛、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親的友人數落完后,小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午時,午時不來,則表示不講信用;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則表示沒有禮貌。”鏗鏘數語,擲地有聲。那刻,剛才還歇斯底里歡叫的知了已經嘎然而至,死一般寂靜。那友人當即就羞愧萬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了進去,并又想下車解釋。抬眼處,但見小陳紀頭也不回就進屋去了。

【誠信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誠信的成語故事12-09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2-09

關于誠信的成語故事12-09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精選10篇)03-20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0篇03-19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5篇)03-16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0篇)03-19

有關誠信的成語故事15篇03-16

有關于誠信的成語故事六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