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成語典故作文

時間:2024-09-12 15:53:37 成語 我要投稿

有關成語典故作文集錦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成語典故作文集錦六篇

成語典故作文 篇1

  食不甘味

  戰國后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語典故作文 篇2

  暗無天日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為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里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仆兩命盡喪;吳學伊主仆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干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后,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為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為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典故作文 篇3

  學富五車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于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于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里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于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里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后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贊。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么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后,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在這里,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成語典故作文 篇4

  不舞之鶴

  【拼音】bù wǔ zhī hè

  【解釋】: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示例】: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為羊公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

  【近義詞】:無能之輩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來譏諷人無能

成語典故作文 篇5

  江郎才盡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實并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盡》)

  【出處】 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

成語典故作文 篇6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成語典故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潘安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杞人憂天的成語典故12-04

有關刻舟求劍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殘杯冷炙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發奸擿伏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戰爭的成語典故12-09

有關安如泰山的成語典故03-10

與民間習俗有關的成語典故12-07

有關拔苗助長的成語典故12-09

經典成語故事典故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