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背單詞的好方法」-有效記單詞的方法
漢語詞匯的構成,倚重組合,依據單字、詞語的重新排列組合,表達新的概念。新概念中總會包含舊有的、熟悉的元素。英文(很多其他語言也一樣),也有詞根詞綴,但能依據的舊有元素有限。
從詞源上看,作為一門開放的語言,英語的來源眾多,一個會多門語言的人自然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但這種人也不是本文的閱讀對象。對普通人來說,英語詞匯的來源和構成方式防不勝防。每出現一個新的概念就出來一個新的單詞。這么下來,英文詞匯量很大。英文詞匯量將近百萬,是德語、法語的五到十倍(Elliott and Valenza, 2011)。
詞匯量大小直接影響閱讀和其他方案的學習和溝通能力。詞匯量大小真的會造成“輸在起跑線”上的情形:即便在幼兒園,詞匯量大的兒童在學習上、行為上一般都會有更好的表現(Morgan, Farkas, Hillemeier, Hammer, and Maczuga, 2015)。對于成人來說,詞匯量大,描述精確,語言豐富,有助于在其他領域的發展。如今大部分白領工作,都需要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可是背單詞也真不是死記硬背的事。我這幾年關心學習策略,對這個話題格外留了些心,不如將我觀察或了解的情況分享如下。
1. 增加接觸機會。
大家不要以為只有國內學英語才背單詞。在美國小孩學英語,也照樣背單詞。這個功課將持續一生。我們小孩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有word wall words的做法:把新詞貼墻上,讓小孩回家記,回頭有單詞測驗。
這種把單詞貼在教室里到處都是的做法,有的人稱之為“flooding vocabulary”(詞匯潮)(Brabham, Buskist, Henderson, Paleologos, and Baugh, 2012),為的是有意無意增加接觸機會。不管你處于英語學習的什么階段,不管你有無工作,平時要多創造機會,有意地學習新單詞。
2. 詞匯量擴大要用心,“撿”是撿不起來的。
我們以為學語言靠的是環境。到了語言環境里,語言不必用心去記,周圍到處都是,撿(pick up)起來就是。這個說法的荒謬,約等于說股市里錢有的是,一進交易所就會發財。
有國內學者從未出國,但詞匯量極大,語言也非常優雅,這都是學出來的。如此相映成趣的是,不少人到美國多年,語言卻沒有多大進步,就是以為浸泡能泡出名堂來—— 那得看泡的是頑石還是海綿了。
3. 閱讀和詞匯相輔相成。
常有人在討論,要不要通過閱讀方法擴大詞匯量。有人認為這能造成深層記憶,有人認為方法低效。我覺得不必討論是閱讀還是去單詞,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二者應該并駕齊驅。單詞的積累和閱讀量之間存在馬太效應,亦即“《馬太福音》第25章第29節中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閱讀量越大,詞匯量越大。詞匯量越大,能閱讀的材料就越多 (Duff, Tomblin & Catts),外語就這樣被你征服。相反,詞匯量小,能看的材料就少,能看的材料少,接觸新詞的機會就更少,外語就這樣把你征服。
4. 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應該稍微超越自己的水平,但是不要超出太多。這個度不好掌握。我想一個檢驗的標準,是我們感到受到了挑戰,但是不至于失去閱讀本身的樂趣。太容易或是太難,都會傷害學習動力。人的閱讀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教育水平。
如果我們常常閱讀針對大眾定制的微信公眾號文章,詞匯量是漲不起來的。比如到了我們這個年齡階段,要想詞匯繼續擴展,必須閱讀在詞匯的收集和應用上創新不斷的《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材料。當然,如果水平不到,可以閱讀《讀者文摘》之類的英文刊物。如果這一切都需要翻墻,可以選擇其他程度合適的材料。如今學習資源非常豐盛,材料不是問題。態度是問題,比如懶惰、厭學、畏懼或是過于冒進等。
5. 不要太依賴聽說法擴大詞匯量。
過去三十年來,我覺得中國英語學習走過的一大彎路,是過于依賴聽說教學的方法,以避免“啞巴英語”。口語中使用的詞匯,通常遠遠低于閱讀和寫作中使用的詞匯。
閱讀材料中人們有機會深思熟慮地選擇自己的用詞,用錯的,還有一個編輯、修改的過程。為了閱讀體驗的豐富,寫作者也會用不同詞匯表達同樣的概念。在閱讀當中,遇到新詞我們也可以停下來查一查。詞匯量的學習有助于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反之亦然,重視閱讀和寫作,也能夠幫助詞匯量的擴大。
6. 翻譯方法可適度使用。
翻譯方法適度使用,可以增強詞匯的準確性,也有助于詞匯量擴大,但是如果使用過量,以翻譯方法為主,忽略記憶練習,對于詞匯量擴大作用有限(Saz, Lin & Eskenazi, 2015)。我多年從事翻譯,這項工作好處是能深入了解詞語內涵、外延和用法。
不過有些單詞接觸只有一次,查過翻過然后就錯過。還是需要retrieval practice, 也就是蓄意去記憶。出了回顧之外,對某些單詞的反芻,也有助于記憶。我通過翻譯記住一些表述,大多是翻完之后,根據它們寫過一些豆腐塊文章。我在《英語:惡作劇抑或真理》一書中記錄的一些表述,如ward heeler,后來怎么也忘記不了。畢竟在寫這些小文章時曾反復把玩。
7. 混個臉熟不管用,回顧才能記牢。
Barcroft(2015)的所做的試驗中,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被要求學習新的英文單詞。生詞分別在閱讀中出現三次,在實驗組的學習材料中,生詞第一次出現時,標出了譯文。而在對照組,三次出現時,每一次都標出了譯文,結果實驗組的詞匯量擴大比對照組高51%. 換言之,簡單重復的混個臉熟是行不通的。適度的回顧(retrieval)對于詞匯量幫助更大。
如果看到“面熟”的單詞,應該逼迫自己去回憶一下再去查,這樣能幫助記憶。查閱后不要丟掉,利用小本子或是網上詞匯本,隨手記錄下來,回頭去溫習一下,也有助于記憶。需要注意的是,閱讀中頻繁查詞,會影響閱讀快感和進度,因此必須選擇合適難度的閱讀材料,不要太過困難或簡單,在閱讀和記單詞之間保持適度平衡。
8. 重復著記,間隔著記,穿插著記。
《粘得住的學習》一書中指出,最為高效的練習,是間隔的(spaced)、插花的(interleaved)、重復的(repeated) (Brown, Roediger, and McDaniel, 2014)。在間隔時間一致的情況下,將一批單詞分組,或是不分組,效果差別不大。復習的間隔時間比單詞的分類更為重要。
(Nakata & Webb, 2015) 不要將單詞分成不同類別,“物以類聚”地去記憶,這種記憶是不真實的,因為實踐中單詞不能像國慶閱兵一樣,一個方陣一個方陣上,而是交叉出現,所以雜亂一些一起記,還好一些。另外,不要花太多時間集中練習,而是有所間隔,亦即在忘卻之前立刻再去復習。Duolingo的設計,就是將不同語言元素穿插著讓學習者去記,而不是分門別類一組一組來。這是中國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大忌,比如學完了一般現在時,做到盡善盡美了才學現在進行時。這屬于同質練習(massed practice), 效率極其低下。
9. 利用技術工具。
如今很多技術工具,對于單詞記憶非常有幫助,比如Quizlet, 可以幫助記憶,并讓學習者做各測驗。還有一種iPad/iPhone應用叫Brainscape, 能通過顏色表識,“學習”我們的學習進程,比如對于我們已經熟悉的單詞就不再展示。這些工具還可以讓學習者搜索特定的單詞庫,讓人對于已有的單詞庫(比如GRE詞匯),不必另起爐灶自己建庫,而是可以直接使用、改編已有的詞庫。利用很多這樣的移動工具,學習者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背單詞的好方法」-有效記單詞的方法】相關文章:
「最有效背單詞方法」 怎樣背單詞最有效05-01
「背單詞的好方法」背英語單詞的技巧05-01
簡單粗暴又有效的單詞記憶方法12-09
這樣背單詞才有效,你做到了嗎?12-09
背單詞這件小事兒12-09
高考英語必背單詞12-09
考研初期復習背單詞的原則12-08
「有效學習的方法」-有效學習的策略05-01
考研減壓的有效方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