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對失地少地農民安置工作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11-21 10:56:4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失地少地農民安置工作的調查報告范文

  近年來,隨著我縣山區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民全部或部分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探索解決失地少地農民安置工作的有效方法,促進失地少地農民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們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最近,我室與縣移民局、國土資源局等單位就此課題聯合進行了一番調查。

對失地少地農民安置工作的調查報告范文

  一、失地少地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截止2009年6月底,全縣失地少地農民共計35575人,其中失地農民4192人,5分以下耕地的少地農民31383人(其中3分以下耕地的少地農民為12050人)。下列因素是導致我縣農民失地少地的主要原因:

  一是電站水.建設。近幾年,我縣及周邊縣(市、區)大力發展小水電產業,.區區域逐漸擴大,土地被全淹或部分被淹的農民也隨之增加。據統計,歷年來我縣因大溪水.、朗江、若水電站及周邊洪江橫巖、白市電站等電站水.建設而失地少地的農民共16844人,占全縣失地少地農民的47.3%。目前,我縣及周邊縣(市、區)高涌洞、托口、河口、漁梁灣等上規模的電站建設項目相繼啟動,預計將使我縣新增失地農民7000人,新增少地農民15000余人。如高涌洞電站建成達正常水位后,將淹沒連山村高涌、高團等8個村土地35.8畝,300余戶共1000余農民將成為少地農民。

  第二為城市建設。近年來,我縣縣城西區開發及坪村、堡子、團河、廣坪等鄉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部分農民土地被陸續征用。至今年上半年止,全縣由城市建設失地少地的農民共9282人,占失地少地農民的26.1%。如縣城西區開發征用了林城鎮石碑村、棕坪村的全部耕地,兩村5個組共871名村民全部失地。大石板開發征用了大石板村4個組的土地,現該村人均耕地下降到3分以下。廣坪鎮廣坪村一、三、六組部分土地因.鎮建設被征用,涉及57戶200多名村民全部或部分失地。

  第三為交通建設。近年來,我縣交通建設發展較快,境內先后啟動了魯大、坪蒲、坪寶公路等重點道路工程改擴建項目,征用、拆遷了沿線部分農戶的房屋、耕地。如魯大公路建設貫穿若水、灑溪、林城鎮、廣坪等四個鄉鎮,征用、拆遷房屋、耕地共涉及農戶400多戶,近2009余名村民全部或部分失地。截止今年6月底,全縣因交通建設而失地少地的農民共5682人,占失地少地農民的16%。

  第四為自然災害等其他原因。近年來,我縣朗江、蒲穩、廣坪、炮團、肖家等鄉鎮先后遭受洪澇重災,引發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山地松動無法正常使用,耕地變成難以恢復的砂壓田。據統計,全縣因自然災害等其它原因失地少地的農民有3767人,占全縣失地少地農民總數的10.6%。

  二、安置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縣總人口為34.5萬人,失地少地農民群眾為3.5萬人,雖只占全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涉及全縣所有鄉鎮60%的村民小組。因此,我們結合縣情實際,.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對失地少地農民進行了妥善安置。

  一是貨幣或實物補償安置。對大部分失地少地的農民,我縣.用一次性支付補償金、實物補償或二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安置。如縣城西區開發征用了林城鎮石碑村、棕坪村5個村組共377.873畝土地,縣委、縣政府依照懷化市征地補償安置規定的有關規定,對所征土地按標準將征地補償費一次性發放給村民。廣坪鎮.鎮建設征用了廣坪村一、三、六組村民共21.34畝土地,該鎮黨委、政府均按標準分別發放了土地補償費和房屋拆遷費。對大溪水.、朗江、若水電站.區內涉及的部分失地少地戶,則.取每年發放與其被征稻田當年產量相當稻谷的方式進行補償安置。在新啟動的高涌洞電站建設中,對涉及的連山鄉高涌、高團等8個村共35.8畝土地,.取貨幣與實物補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補償安置。

  二是政策性待遇安置。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我縣對縣城郊區的大石板村、棕坪村等因城市建設征地導致失地的農民,以村為單位成建制地將他們轉移為城鎮居民,并下發藍印戶口,在各方面與城鎮居民一視同仁。轉而從事貿易、商業、運輸等行業的,享受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待遇;對生活困難且符合有關政策法規規定的,享受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待遇。

  三是就業崗位安置。我縣在縣城西區開發建設中規定,對在征地范圍的工程項目附屬工程建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此范圍內的失地少地村民做工。對新建、改建的林城大道、擁軍路、李園路等主干道路的環境衛生清掃工作,由原征地范圍內的林城鎮棕坪村、棕李村村支兩委統籌安排,以解決部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四是土地或產權調.及異地安置。即.取調.土地、開墾耕地、調.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等方式予以安置。對有開墾條件的地方,.取補充開墾耕地或調.土地的方式予以安置;沒有條件且屬于偏遠鄉村的,征求本人自愿,.取異地移民安置的辦法予以解決。如在朗江電站.區青朗鄉的安置工作中,征求青朗.鎮及附近居民的意愿,選擇白馬溪新址進行了異地安置。若水電站建設涉及若水鎮與高椅鄉的胡家、高一等7個村30戶農戶,我們結合若水.區實際,根據搬遷戶的意愿選擇了三個.中安置點實行了異地安置。廣坪鎮.鎮建設安置中,對涉及的6戶征地拆遷戶實行了產權調.,即在.鎮臨街無償劃撥土地,由村民自行修建上宅下店式樓房從事商業經營。

  三、可持續生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征用土地必然會影響農民的生計。據調查,當前失地少地農民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生產、生活困難。當前安置工作主要以貨幣補償和實物補償為主,大多數被征地的農戶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沒有其它的生產經營活動。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在短期內主要靠補償金和安置費度日,以緩解暫時的生活之憂。但貨幣補償畢竟有限,而實物補償受物價等因素影響較大,失地少地農民既要保證基本生活需要,又要從補償金中抽出足夠的資金作為再生產或再就業的啟動金,在一段時間內生產生活穩定性差,生活質量難免有所下降。

  2、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弱,就業困難。大部分失地少地農民除了農業生產技術外,沒有其他專業技能或技能單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失地少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時還有障礙,運用國家有關政策促進失地少地農民就業和再就業在實踐中操作起來還存在困難。因此,他們在同等條件下參與市場就業競爭能力較弱,特別是城郊失地農民,則大多只能靠打短工、拉板架車、從事貨物裝卸等簡單的體力勞動來養家糊口,難有能力實現]...保障較大、收入較好的再就業。

  3、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增大。一些被征地農民缺乏長遠生產生活計劃,在短期內將所得補償花光用光后,便面臨務農無地(少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境況。由于當前征地過程中還存在征地程序不規范、補償測算不科學、補償標準偏低等現象,一旦生產生活保障得不到落實,部分失地少地農民便將上訪做為第一選擇,久而久之,將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隱患。

  四、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尤其是我們山區農業縣,失去土地,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最基本的就業崗位和生活保障。因此,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建設失地少地農民生產生活可持續發展的安置體系。

  1、樹立“以人為本”的安置.念。要高度重視失地少地農民的安置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念,切實轉變“重補償、輕安置”的陳舊觀念。要把促進失地農民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推進工作的基本原則,積極探索保護失地少地農民權益的對策,努力實現]...失地少地農民生計的可持續發展。從當前來說,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等有關政策措施,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完善貨幣化、市場化的征地安置制度,建立合.的征地補償和利益分享機制。要逐步建立“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實現]...土地征用與勞動力安置、建立社會失業和養老保險制度同步進行。

  2、健全規范合.的征地機制。要不斷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切實摒棄征地前法律法規先天不足、征地中行政色彩濃厚、征地后善后工作不到位的行為。征地前,要明確相關概念,完善法律體系,堅持依法規范征地。要嚴格在“公共利益”范圍內征地,杜絕“經營性用地”與“公益性用地”混雜報批的現象。征地中,要嚴格規范征地程序,認真履行“兩登記一公告”制度,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要始終堅持以保持農民現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為核心原則,區別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土地,針對不同情況的安置對象,細化各項統計標準內容,確定合.的補償標準,使農民的每一項合法權益都得到保障。征地后,要確保補償足額全面到位,按照確定的標準及時、足額向被征地農村.體經濟組織或個人撥付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確保失地少地農民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3、建設切合實際的社保體系。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失地少地農民安置的核心和根本。首先,要堅持以土地換保障的原則。要根據會同實際,對農民被征土地按照嚴格的市場機制制定合.的價格,保證失地少地農民獲得不少于原來土地向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其次,要加快設立失地少地農民社保基金。按照主要部分由政府和.體分別從土地出讓金、土地增值收益部分、財政補貼和其他土地收益出資,個人按一定比例從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出資的方式,盡快設立失地少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同時,建立健全對基金運營的監管機制。第三,要豐富社保體系的構成。以社會保障基金為基礎,廣泛吸納企業、慈善機構及個人的捐助,加快建立包括低保、養老和醫療在內的失地少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管.體系。要搞好最低生活保障,對完全失地的農民,按照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方式依法發放低保補助金,保障其當前基本生活不受較大影響,同時鼓勵他們及達到一定條件的失地農民加入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要搞好醫療保障,結合當前推行新型農村合格醫療制度,建立政府、.體和個人共同投入、風險共擔的機制,積極引導失地農民參與其中,逐漸消除他們因病致貧、返貧的現象,保證他們不因病患而喪失可持續生計發展的基本條件。

  4、開辟行之有效的就業通道。為失地少地農民提供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對失地少地農民安置工作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縣失地農民狀況調查報告03-28

對征地補償中失地農民利益受損問題的思考工作心得03-31

自謀職業安置工作調查報告范文12-09

農民的收入調查報告范文04-05

農民增收情況調查報告02-06

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01-18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模板04-03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 15篇01-08

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范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