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使用情況調查報告范文
根據《**自治區文化廳辦公室關于開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長效管理運行機制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區立即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對轄區內的4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長效管理機制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2009-20xx年,**區相繼建成了4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占轄區行政村的41.5%。目前4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均正常開放運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發揮了公共服務在村屯的集聚效應。一是豐富和方便了農村群眾生活。各村屯根據服務項目,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專項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科技等活動。二是有效整合了服務資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后,根據工作需求,可以將一些場所、器材統一調配使用,既確保了各項工作和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有效地利用了資源。三是密切了基層組織和群眾的聯系。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將村委辦公場所與各類公共服務集中起來,成了最直接聯系群眾的寶貴載體。
(二)管理情況。鄉鎮政府是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運行管理的責任單位,負責管理轄區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整體運行情況,各村支書、主任是公共服務中心管理的具體責任人,對公共服務中心的管理使用、維護維修和安全防范工作負全責,派專人管護,做好公共服務中心的供電、最全面的范文參考寫作網站供水、防火、防盜和衛生保潔工作,確保活動場所設施完整、功能完好。
(三)活動開展情況。20xx年,我區4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共開展文體活動 244場次,其中開展文藝活動126場次,開展體育活動118場次。近年來,鄉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群眾自發組建的鄉村文藝隊,活躍在各村的舞臺上,為廣大群眾送上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受到了一致好評。
(四)資金運行情。每年自治區給每個行政村補助資金八千至一萬元,用來開展文化設施維護和文體活動。在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各村通過經濟能人贊助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利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五)文化傳統。我區是漢族人和壯族人居住的地區,文化傳統有港城鎮龍井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哭嫁歌》、《藍衣山歌》、《起聲歌》;大圩鎮的“三月三”民歌節等。
二、存在問題
1、管理使用不規范。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和相關配套措施滯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設施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服務中心設施的利用率不高,運行狀況不甚理想。
2、長效管理缺乏資金保障。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后,其運行費用均由各村自己承擔。服務中心每年運行費用主要集中在二項:一是設備維護費用。主要用于對服務中心內計算機、音響、健身器材等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二是水電費用。由于沒有專項的工作經費,只能從村級專項經費支出,對經濟相對薄弱的村屯來說,普遍感到壓力較大,影響了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
3、基礎設施設備缺乏。鄉鎮財政能力薄弱,村里也沒有集體收入等原因,導致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樓缺乏桌椅、會議桌、復印、打印等辦公室設備。如有些村里文藝隊晚上進行排練,也沒有桌椅供隊員休息。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文化體育設施、設備陳舊落后,而且數量不足,無法滿足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需要。
4、專用人才缺乏。農村民間文化帶頭人大多年齡較大,缺少中青年骨干。由于專用人才的缺乏,很多文化活動無法得到更好的開展。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強資金扶持,切實保障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正常運作。建議對經濟相對困難村,由財政給予適當補貼,以保障服務中心的正常運作。同時,要引導各村創新方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企業投資和社會捐助特別是發展村級經濟、改變貧困面貌等途徑來解決中心運行資金問題。此外,強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增加透明度,做到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建立完善制度,加強后期管理。制定內部管理制度、落實好管理措施、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功能。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村級辦公設施設備維護管理辦法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同時明確專人進行維護管理,確保公共服務中心使用的長期性和安全性,使之成為村里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化娛樂等的重要陣地。
3、重視文化隊伍建設,范文內容地圖積極培養群眾文化活動骨干。一是加強鄉鎮綜合文廣站建設,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二是挖掘培養群眾文化人才。通過舉行比賽、開展活動等多種途徑挖掘文化能人,使民間文化人才浮出水面。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骨干的培訓力度,提升文化骨干的綜合素質。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4-23
關于電腦的使用情況調查報告12-08
發展公共交通的調查報告12-09
公共自行車的調查報告01-25
大學生電腦使用情況調查報告12-07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04-15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8-19
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專業介紹12-08
關于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04-21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15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