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九年級音樂創造力的調查分析報告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創新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的孩子有創造力嗎?如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為了了解學生在音樂課有無創新和創造力,同時也為了更好的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我于2015年3月在我校抽樣調查了九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況。了解了我校學生的現在音樂學習興趣和學習狀況,以及影響他們創新和創造力的成因。為進一步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做準備。
一、 調查方法
。ㄒ唬⒊闃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九年級學生,抽取了3個班,其中重點班一個,共計回收有效調查答卷60份。
(二)調查方法
由學生無記名填寫,采取問卷方式直接調查。每個班調查時間為20分鐘。說明調查意圖,讓學生打消顧慮,然后發給問卷。所調查的4個班,學生配合都比較好,氣氛普遍很活躍。
二、調查結果
(一)學生音樂學習態度與情感方面
1.直接影響學生喜歡音樂的因素
認為受同學影響的占20%
認為受媒體影響的占66%
認為受教師影響的占18%
2.非常的喜歡音樂課的占63%。
3.對音樂的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有興趣的占70%
自我感覺很愛學的占13%
學習音樂困難但愿意學的占10%
不愿意學聽到音樂就厭煩的占7%
4.課上遇到難唱的或樂曲時
跟著老師多練幾次的占70%
按老師指定的方法練習的占6%
其他占24%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喜歡音樂課的學生還是很多的,占60%—70%,真正對音樂課有興趣、有信心的占25%--30%。且能夠和老師認真練習的占40%.
因為是九年級了,學生的情感有了一定發展,會懂得欣賞了,在問及喜歡什么樣的音樂課時,很多學生會寫到聽音樂,上欣賞課。因為在欣賞課上覺得音樂像是充滿了魔力,讓人忍不住去想象音樂情景。這樣一來就能夠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墒且灿幸徊糠謱W生寫到只喜歡唱歌,不喜歡欣賞。因為唱歌來的直觀,不像欣賞還要去了解和領悟音樂背景、音樂情感,。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一、覺得太麻煩,因為欣賞課是要先了解音樂的;二、創新思維不夠豐富,腦海里形不成畫面,所以聽不懂樂曲,久而久之導致他們討厭欣賞課,更勝者有的連唱歌也不喜歡了。
(二)對音樂學科和教學內容的看法
1.在欣賞音樂時,學生對音樂形象、情感等理解和教師對音樂形象、情感等理解
不完全一樣的占66%
完全不一樣的占6%
相近的占27%
2.學生對音樂作用的認識
覺得音樂能培養高尚的情操占40%
覺得音樂對人的性格有影響的占40%
音樂對生活有廣泛作用的占20%
從以上可以看出學生對音樂還是可以理解的,還是喜歡的,從主觀愿望來說是覺得應該學好音樂的。
對音樂課有什么想法或建議
實際上,學生大都喜歡音樂。而同時,學生大多不喜歡音樂課的教學內容。當問到大家對音樂課有什么新想法或建議時學生們寫道:
“多唱流行歌”
“喜歡唱歌,聽音樂,不喜歡唱歌譜”
“不喜歡音樂里的知識,看見就頭疼”
“不喜歡古典音樂,因為它很無聊,根本聽不懂”
“上戲曲時可以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一起學”
“對于我們這些初中的學生來說,樂理沒有用,多聽多唱好聽的音樂、歌曲多好”
以上是學生們的想法和建議,其實算不上什么建議,也沒有什么創新的想法,跟有甚者寫到:沒有想法和建議。可是可以看得出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但又十分不了解。
三、 調查感想
通過本次數據調查顯示,給我很大的啟迪。我們的音樂課為什么學生就只喜歡唱歌而不喜歡欣賞和樂理了呢?我覺得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在這一階段里,老師應從學生的好動、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出發
1. 選擇的欣賞作品時一定要選精到的,視覺效果好的。 欣賞的作品一定要有代表性,最好是有影響力的作品。
2.發動學生參與查找資料,比比誰知道的更多。
3.善于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和生動有趣的唱游、律動、自編舞蹈、歌表演、打擊樂器伴奏等手段,創設出各種愉快的、生動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激發他們創作的熱情,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創造力。
4.掌握知識技能的最好途徑是實踐,因此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如:
1)、運用豐富的聯想,創編音樂故事,創設情節,發展思維。
2)、以歌曲為范本,創作歌詞。
3)、以對生活的熱情為前奏,創造簡單的樂器。
現階段的中小學校各學科中,教師們或多或少的開始關注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也涉及到了創新教學的內容,但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幾點經驗而已,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論,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還需要我們系統的完善與實踐。
【九年級音樂創造力的調查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調查情況分析報告06-08
調查問卷分析報告07-24
停車現狀調查分析報告04-18
博物館調查的報告分析05-10
滿意度調查的分析報告05-12
收購項目盡職調查分析報告04-01
蓬萊水資源調查分析報告04-01
形題問卷調查的分析報告04-20
漢字書寫情況的調查及分析報告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