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時間:2023-11-08 08:39:2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1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著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 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2

  隨著農民工紛紛進城務工,產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家中的學生。我們稱之為"留守學生"。隨著國家對農民工限制的進一步解除,特別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解決"留守學生"的問題會更顯迫切。結合此次調查,現將"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舊縣中學遭水災后,與太平二中并校遷址到占地68034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專職教師40人,12個教學班,826名學生。留守學生數274人。

  二、存在的問題:

  1、教育力量分散。由于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造成農村勞動力的相對不足。留在家里的人員,不得不承擔更加繁重的農業勞動,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留守孩子的行為、生活,特別是學習。少了約束和教育,許多不良行為得不到矯正,時間一長形成惡習。

  2、隔代教育徘徊于溺愛的誤區。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把子女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或者托付給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無人監護,讓他們得到了太多的"自由"。這些老人們只是被動地承擔起家庭保姆的義務,因而重"養"輕"教"、細"養"粗"教"或只"養"不"教"的現象十分嚴重。過分遷就孩子、保護孩子,而忽視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外出務工的家長給孩子寄回來的主要是財物,缺乏對孩子的精神關愛。

  3、教育方法簡單。一部分留守家長有溺愛和偏愛的傾向,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問題又是簡單粗暴,動輒拳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縱與不管。他們中一些人早出晚歸與社會上閑雜人員來往,沾上小偷小摸惡習。癡迷于電子游戲,光顧不良網吧,整天神智恍惚。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行為習慣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游戲、網絡,抽煙、喝酒、拉幫結派、參與盜竊、搶劫現象的占10%。

  4、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農村學校因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彌補因家庭教育的缺位而留下的教育真空。"留守學生"的家長很少與老師、學校聯系,對學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環節知之甚少,根本談不上配合學校的教育,學校也無法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很難銜接起來。學校教育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在調查中發現,80%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70%的留守兒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約70%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生活自理能力較強,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秀的較少占10%。

  三、學校采取的措施:

  1、學校在關愛"留守學生"方面做到"三個一":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卡制度,二是給"留守學生"建立結對幫扶的校內家長,三是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座談會;要求各班在關愛"留守學生"方面做到"三保證":一保證"留守學生"不輟學,二保證"留守學生"在學習上不滑坡,三保證"留守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嚴重違紀現象;

  2、營造關愛"留守學生"氛圍。學校教師以師德教育為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學生"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內班主任、任課老師與學困生建立結對幫扶對象,實行一對一的幫扶。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留守學生"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3、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學生"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老師就是他們親人,各班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學生",班隊會上"留守學生"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學生"位于最前面,組織活動也讓"留守學生"有更多的參與面,實踐活動中細致地教他們自主生活、自護自救的知識,在元旦前組織開展了"留守學生"與家長互寄愛心賀卡活動。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學生"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4、形成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合力。學校在原來的家訪制度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學這些時間,爭取與"留守學生"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互通信息,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留守學生"學生教育合力。

  四、對策與建議

  留守學兒教育問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這一問題正在凸顯,也正在加劇。因此,我們必須從政策上、管理上總體把握這些問題,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我們應該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該校缺少學生宿舍和食堂,無法滿足學生住校生活問題,給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留守學生"寄宿在校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積極創造條件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

  2、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如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積極宣傳講解有關家教知識,讓家長們明白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3、農村學校要對這些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溫暖,以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在課程教學中靈活多樣地加強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識技能;開通家長熱線,方便家長及時了解這些兒童的'問題和與兒童的溝通。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時對生病的留守兒童進行治療,保障其人身安全。

  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家庭教育領導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活動,共同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社會要熱心關注齊抓共管;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到位;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學校條件,為這些學生營造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扎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要繼續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教育留守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的茁壯的成長。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04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27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7-20

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12-14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5-08

關于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6-23

縣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04-28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文章04-27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