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混不下去的是柳巖,還是騷擾者「圖」
明星柳巖參加包貝爾的婚禮,被新郎和伴郎團們差點扔下水這件事,已經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刷屏一兩天了,大家在驚嘆:沒想到明星也這么low。結果更令人驚奇的是,新郎沒有道歉,伴郎們沒有道歉,被捉弄的受害者柳巖發布了一個視頻,含淚道歉了。
這一舉動,真是令大家受到驚嚇了。
▲ 柳巖微博截圖
其實,從婚禮現場的視頻上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以包貝爾、韓庚、杜海濤等為代表的新郎和伴郎團,把穿低胸禮服的柳巖抱到泳池邊、要把她扔到水中;柳巖不停地尖叫,視頻里還可以聽到“誰來救救我!為什么沒有人來救我”的聲音;賈玲挺身而出,推開了拉扯的伴郎們,自己也被推搡,最后她坐在柳巖身上,柳巖緊緊地抱著她。這場鬧劇是以賈玲開玩笑說用紅包來解決、柳巖坐起來把衣服拉上而結束的。
▲ 包貝爾婚禮現場圖片
要是經過這種視頻的逐幀來分析,還能得出來這姑娘樂在其中、在玩鬧的結論,那真是服了。而且,這是明星的公開婚禮,還伴有多天的預告和多篇新聞通稿,本來就是公眾事件了,不能假裝沒發生過。
事情如果只到這里,雖然讓人覺得參與的男明星們太猥瑣和趣味太低級,但仍然是一場及時而誠懇的道歉就可以彌補的。在中國的語境當中,太多人還沒有樹立起對女性尊重的意識;我愿意相信這是朋友之間玩過火了,并不是存心對女性進行性騷擾。如果有真誠的道歉和反省,不管是被捉弄的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這件事很快就會揭過了。
但是道歉的居然是柳巖。這件事情的性質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值得重新審視了。
顯然,這就是一種基于熟人社會當中的霸凌(bully)。這種霸凌當中的.權力結構,不單純是上下級關系,而是以群體的攻擊和孤立為典型特征的:如果你不能被我們戲弄,那么就沒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你就在這個行當里混不下去。這同樣會令人恐懼。
娛樂圈當中這種以“合群”為特征的權力結構已然存在,不想被孤立,就必須接受這種不合理的現狀;弱者不得不把得不到公平對待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為了息事寧人,損失最小化,只能是柳巖道歉。——但就算柳巖含淚道歉了,她還是承認當時確實害怕了,那些尖叫都是真的,她不是在開玩笑。她不愿意這樣被開玩笑。
但是,現在的輿論,指責的卻是,大眾為什么去關心人家朋友之間的私事?這樣不是害了柳巖嗎?這不讓柳巖無法立足了嗎?
這個邏輯,令人目瞪口呆。
如果把這個角色褪去明星光環,放在常見的校園霸凌當中,就看得清楚了:某女生被欺負,有人打抱不平;但這女生站出來道歉說,我是心甘情愿被欺負的,我讓欺負我的人受到批評和關注了,通通都是我的錯。于是,旁觀群眾紛紛指責,是這個打抱不平的人害了這位女生。——你們認為錯的是誰?
最可笑的是說:“以后誰還敢叫柳巖去婚禮?”嗯,在一個默認“受害者都是不要臉的”的社會里,指出柳巖是受害者,確會導致這種結論出現。但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大家得出的結論難道不是“以后誰還敢隨便對女性開猥瑣玩笑”?
最可笑的是說:“你們生活中真的是正襟危坐、不開玩笑的人嗎?”嗯,在一個婚禮上只想猥褻伴娘、老想“揩油”的社會里,除了性騷擾,真沒別的趣味了。但在一個正常社會里,我們經常開玩笑,但是我們不性騷擾,也不喜歡被性騷擾,更不會把性騷擾當成有趣。
最可笑的是說:“都是你們這群道德逼,害得柳巖在行業里不好混,是你們影響了她的事業。”嗯,在一個騷擾者被揭發了還沒事人一樣繼續蹦跶的地方,受害者要含淚道歉,她當然不好混;但在一個正常社會里,混不下去的難道不是那些騷擾者嗎?協從傷害弱者的,難道不是那些保護騷擾者免受批評的聲音嗎?
據昨天的《新榜》所統計的數據披露,視頻曝光后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微博相關話題就突破了3.8萬億;而在微信,3月31日一天就涌現出642篇文章,最高的一篇閱讀數達70萬。過了一個晚上,這個數量想必又大幅度增加了。許多文章都分析了,即便柳巖經營的明星形象是以性感著稱的,也不代表著她就應該承受性騷擾。這一點,我就不再多說了。不過我留意到,以柳巖為例,僅僅是通過電視轉播出來的公開場合她受到的性騷擾,就有不少;各路男明星盯著她的胸部看的照片,更多不勝數。比如,有一次,男嘉賓看著她說:“如果我是牛人,那你就是牛奶。”另一次,男嘉賓說:“你就像剛洗完澡出來的。”
▲ 柳巖艷麗紅裙顯露傲人身材,惹兩旁不停偷瞄跟拍。CFP供圖
每一次,柳巖都非常尷尬,都趕緊把衣服往上拉一下,但臉上卻仍然帶著微笑。這兩回,她要么穿著單肩禮服、要么穿著露肩禮服,都是最常規的女明星上電視節目的打扮,談不上性感暴露——當然,即便穿得性感暴露也不意味著發放了性騷擾許可證。比起男嘉賓的犖段子,我更驚奇的是,節目竟然不介意把這種畫面剪輯給觀眾看,男嘉賓竟然沾沾自己的調戲女星很幽默,想必觀眾們也哈哈大笑覺得好有趣啊。
類似的問題絕不是針對柳巖的,就在這兩天,節目上馮小剛與范冰冰禮貌地擁抱,馮小剛說:啊,你的胸好大。——我看得尷尬癥都要發作了。把性騷擾當作有趣公開傳播,到底是要頌揚什么樣的價值觀。
這些信息被拼湊起來,難道還不明白嗎?這是一個性騷擾被視為無關緊要的通行法則。你要較真,那你就滾吧,沒有你,還有一千個柳巖等著上節目呢,連范冰冰這樣的女王都要被調戲呢。即便本人默默承受了,有旁人替她抗議,這個通行法則不僅不會檢討自己,反而會認為:你不該吸引公眾注意,你害得我們被批評了,你滾吧。
而且,大眾的輿論(尤其是男性),顯然是站在通行法則的一邊的。在一位知名影評人的評論中,我看到這樣的話:“……要是將之看為不尊重女性,就有點小題大做和受迫害癥病發的嫌疑。……對于讓自己不高興的事……譬如柳巖本人完全可以起身之后一巴掌扇過去啊。”
這一套話語真心熟悉啊,而且有非常廣泛的市場:只要你沒有激烈反抗、那你就肯定沒有受到騷擾和傷害。如果你受到騷擾和傷害,那只能證明你沒有真正反抗,你就是有錯的。我在看《性審判史》當中,看到西方中世紀的判強奸案的其中一種判決方式就是:如果女方有充分證據證明男性強奸,那么就當庭賠給女性一筆錢;回頭讓強奸犯去搶錢,如果錢搶不回來,則證明女性沒有盡力保護自己的貞操,女性就要以通奸罪受罰。(P112)
那個時代當中,受害人總有被指責的危險:是她們挑起性關系,或沒有進行更激烈的反抗。是不是說,今天也仍然要沿襲這種思路?
我們知道,熟人社會里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是最可怕的,因為這種往往被冠以“朋友”“開玩笑”的名義。大家的關注點,只會集中在被騷擾者身上,檢查受害者有沒有符合小圈子里的規范,而不是相反。不愿意被孤立者,惟有承受、默認這種不合理的合理性。舉例來說,難道范冰冰真能一巴掌打馮小剛?
這當然不是娛樂圈才有的隱性法則。隱性法則能存在,就是多數人都認為受害者的感受是無關緊要的,但秩序卻是不能破壞的。每一個揭開行業黑幕的人,不必等來行業當權者的打擊報復,同行業內憤恨其“抹黑”的口水,就足以把他淹死了——哪怕這些人本身也深受其害。
令我感覺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文章都在聲援柳巖,都在“多管閑事”。女性的權利意識已經在越來越多人身上覺醒了。是的,目前這種聲援,可能會讓當事人恐慌,因為她自身還沒有這個意識,還不能對抗圈子內的隱性規則。但“多管閑事”是必須的。
如果“多管閑事”有錯,那是在于,在簡單干預之后淺嘗轍止、偃旗息鼓,沒有持續地施加影響力;如果有錯,那就是未能堅持到讓霸凌的一方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去改正,或者讓受害者明白自己不孤單、并幫助她找到改變現狀的勇氣和能力;如果有錯,那就是管得還不夠,還沒有能夠營造出一個霸凌者如同過街之鼠、尊重女性成為基本共識的社會。
嗯,現在包貝爾已經出來誠摯地道歉了。至于他是否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各位自己判斷吧。
【現在的社會,混不下去的是柳巖,還是騷擾者「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