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是一種身心的自我調整。更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體現。獨處不是孤僻不是孤獨,獨處可以是一種愛好,獨處時可以思考,可以回歸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應有的調節。
常有人說,孤獨是生命的常態。
我們生來,似乎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孤獨。
即使身邊有親人、朋友,甚至愛人,但還是常常有覺得孤獨的瞬間。
小時候,害怕父母不在家,害怕一個人對著空蕩蕩的房子里,那是一種內心沒有依靠,缺乏安全感的孤獨。
長大了,發現生活總有很多未知的意外。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而所有的艱辛,總要一個人地去面對。那些痛苦難受,沒有人能幫得了自己,都需要一個人獨自消化承受。
龍應臺有這樣一句話,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大學畢業的時候,好友妮子選擇到機會更多的大城市里工作。
那個城市離家里很遠,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就這樣,妮子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剛開始的時候,妮子說,因為不熟悉,所以工作效率很低,常常都要加班到深夜。對著電腦,半天也想不出如何完成手上的這份工作,害怕被領導指責,感覺特別無力,而且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超市,生病了也是自己買藥去看醫生,有時候都想要放棄了。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她在深夜里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這個城市里的繁華,似乎都不屬于我,車水馬如龍里,留給我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孤獨。
以前在學校,妮子一向是開朗的,也許在面對生活無力的情況下,越容易感覺到孤獨吧。
就在我以為妮子要選擇回來的時候,她告訴我,她升職了。
她說,工作漸漸上了手,能力與一開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覺得孤獨是一件壞事,后來反而覺得孤獨是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沒有任何人依靠的時候,你就不得不逼自己強大起來。
現在的她,還是在那個城市里一個人生活,只是與剛開始不一樣的是,她變得更加享受孤獨,在事業方面,也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可以說,前途無量。
周末的時候,她會到花市里給自己買上一束鮮花,到商場里慢慢地挑選喜歡的香薰蠟燭,認真地給自己做上一頓飯菜。
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她也僅僅只是和我抱怨上一兩句,但是過一段時間,再問她,她總會告訴我,她早就自己“吃掉”那些難過了。
很喜歡她現在身上的氣質,孤獨而不寂寞,能夠享受一個人獨處,并在其中沉淀自己的心智,保持著靈魂的獨立。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孤獨真的能毀掉一個人嗎?
底下有七千多的回答,在大部分的回答里,答主都敘述了自己關于孤獨傷痛的經歷,而在這些經歷之后,多數人都指向了成長。
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后,是成長。
年少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本很經典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水手,在一次出海,船只遇難了,他一個人落到了一座荒島。
這不僅僅是一座了無人煙的荒島,還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發不出求救信號,沒有人能來救他。
魯濱遜出生在英國一個優渥的家庭里,從小衣食無憂,但是現在,他必須一個人面對荒島生存的難題。
沒有可以擋風避雨居住的地方,他自己找材料搭帳篷。搭的帳篷不夠結實會漏雨,他就一步步想方法來改進。
一開始靠島上的瓜果充饑,但久了之后,發現這樣對身體不好,他就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己做面包。
因為這里只有他一個人,想要什么,都只能依靠自己。
漸漸地,生活的磨礪,讓魯濱遜不得不開始思考生存的辦法,也讓他從一開始的英國貴族變成了各種技能傍身的野外生存高手。
甚至在后來,他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救下了差點被食人部落吃掉的野人“星期五”,收獲了一生最真摯的情誼。
盡管我目前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但也許比生活在自由快樂的人世間更幸福。
魯濱遜在荒島生活了20多年,當最后回到自己的國家時,曾經不知世事的少年,已成為一個成熟又堅毅的男人。
若是處在過于安逸的環境下,人很容易就失去了自己對話的能力。而在越孤獨艱苦的環境里,越能夠發現自己新的潛力。
孤獨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孤獨確實會給人帶來或多或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但孤獨并不是一個貶義詞,甚至在某些時候,它是一個褒義詞。
心理學上,孤獨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被動的孤獨,在這種孤獨里感受到的`多為失落和空虛感,而還有一種,是主動選擇的孤獨。
主動孤獨是一種積極的狀態,在這種孤獨里的人,會主動減少社交和外界的聯系,他們的內心享受著一個人獨處的快樂。
在主動孤獨的獨處狀態下,人的注意力能夠更好地集中,更深層次地完成自我的修煉。
盧梭在《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里面寫到:
唯獨在這些孤獨和沉思默想的時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無憂煩又無羈束。
如果說社交是人與外界的連接,那么獨處就是人與自己內心的聯結,在獨處的孤獨里,思想一步步上升。
既然孤獨無法避免,將被動的孤獨變成主動的孤獨,享受一個人的每一刻時光,用孤獨來成就自我。
給自己留一些孤獨的時間,學會與自己相處,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不依附于任何人。
就像叔本華所說的,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最近看了一個關于孤獨等級的視頻,才知道每個人的孤獨,都近在咫尺。
一個人去逛超市、一個人去快餐店、一個人去咖啡廳……每一件事,都代表了一個孤獨等級。
熬過了孤獨的最高級,能夠一個人看病做手術,才發現,原來所謂孤獨,不過是害怕孤獨。
它更像是一場無人遞粥的重感冒,短暫的時間過后,一切都會被治愈好。
不逃避,學會接受獨處的孤獨,挨過失落,扛過絕望,你將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