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中國古代文人為什么大多都仕途坎坷?

時間:2014-12-22 18:00:22 我要投稿

中國古代文人為什么大多都仕途坎坷?

中國古代才子詩人為什么大多都仕途坎坷?


對于一個詩人而言,他最好的位置也許就是詩人之席吧!因為政治與文學(xué),原本就是兩碼事。


文/薺麥青青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的很多士子文人一直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他們最高的人格理想和人生藍圖,并努力以走上仕途這樣最有效的方式去踐行他們的目標和壯志。

 

打開卷帙浩繁的中國歷史,你就會發(fā)現(xiàn),文人出身的官員不可勝數(shù),然而,其中的詩人為官做得高的、做得久的,卻比例頗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國古代的詩人官員在封建社會的政壇上,大多成為祭獻的羔羊,而不能成為高懸的神龕?這固然和當時社會的性質(zhì)及體制有著本源的關(guān)系,但毋庸諱言,中國古代詩人的人格特質(zhì)也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他們在錯綜復(fù)雜、波詭云譎的.政壇上命運多舛。

 

第一,中國很多古代詩人正直耿介、清高傲岸,不屑讒佞,不肯與混濁世俗和官場奸臣同流合污,其結(jié)果大多不是被貶就是遭逐。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楚國偉大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忠君愛國,卻因遭小人的陷害和昏庸君王的迫害而被無罪放逐。

有一個退隱江湖之人以打魚為生,見而問之:“您不是三閭大夫嗎?何故至此?”

屈原回答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此被流放。”

漁父說:“聰明人要順應(yīng)時勢,而不固執(zhí)己見。舉世皆濁,你為什么不混淆是非,同流合污?眾人皆醉,你為什么不喝他們喝剩下的酒渣,與其一樣昏沉?為什么偏要懷瑾握瑜?”

屈原答道:“我聽說:新沐者必撣掉帽子上的灰塵,新浴者必抖掉衣服上的污垢,怎能以清白之身遭外物玷污?我寧愿跳到江流,葬身魚腹,又怎可使高潔心志蒙受世俗塵埃?”

漁父只好微笑著搖頭拍槳而去。屈原于是作《懷沙》之賦,抱著石頭自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不附權(quán)貴,不陷俗流,心懷高潔,不耽機巧,這是他遭到楚國權(quán)貴的排擠和終為楚懷王棄用的最重要原因。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落葉舞西風(fēng)。操守若此,才會以死明志。雖然,骨軟、骨媚、骨賤的詩人也并不鮮見,比如宋玉、元;但一身傲骨的詩人更是蔚為大觀,譬如陶淵明、蘇軾、柳宗元、于謙、文天祥等。

 第二,中國很多古代詩人情商指數(shù)大多偏低,自我管理情緒能力不高,缺乏穩(wěn)健、恒定的情緒管理系統(tǒng)。

比如李白,青壯年時期也一直汲汲營營博得個一官半職,也經(jīng)常憧憬著“龍鉤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的豪奢生活,神往著“章臺走馬著金鞭,文章獻納麒麟殿”的風(fēng)光無限,當他終于被唐玄宗御封為翰林待詔后,卻一時得意忘形,竟做出了令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不羈之事,甚至干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舉。你當然可以將之統(tǒng)統(tǒng)歸納為是一個天才詩人狷介、豪放之所為,但忘記自己的身份、職位,自負放縱,毫無節(jié)制,這樣的下屬誰會長久將之留在身邊?莫說你的主子是皇帝佬兒,即便你的頂頭上司禮賢下士,虛懷若谷,也不會將這等智商一流、情商末流的天才弱智兒納入心腹智囊團或英才儲備庫。

還有一個貴為中國山水詩鼻祖的東晉詩人謝靈運。他自恃門第高貴,又才華橫溢,非常高傲,曾有“天下文才十斗,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占一斗,余者天下共分之”的說法。他恃才傲物,自以為在政壇上應(yīng)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擠,被調(diào)離京城建康。元嘉十年,被宋文帝以叛逆罪名殺死。

 第三,古代詩人的任俠使性、偏執(zhí)頑固、意氣用事也是做事不成、做官不長的原因所在。

比如同樣青史流芳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他的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道:“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表達了他對功名的渴盼,或者美之名曰“懷揣一顆強烈的建功立業(yè)之心”,但史書中記載了這樣兩則孟浩然的軼事“……年四十,乃游京師。常于太學(xué)賦詩,一坐嗟伏。與張九齡、王維為忘形交。維私邀入內(nèi)署,適明皇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詔浩然出,誦所為詩,至‘不才明主棄’,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后來,采訪使韓朝宗約孟浩然一起至京師,想要推薦他,結(jié)果他正與故人飲酒歡甚,不赴。韓朝宗憤怒了,不再理他。你看,這樣任性使氣、反復(fù)無常的人格特質(zhì)也最終使得孟浩然沒有在大唐的政壇上如他的詩歌般大放異彩。

與孟浩然相似的,還有王安石。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固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與王安石本人的剛愎自用也不無關(guān)系。王安石性情剛烈,不管是與神宗議事還是與司馬光、蘇軾的交往,都自信太厚,不夠謙遜。結(jié)果,陷于孤軍作戰(zhàn)的地步,失掉了本該得到的支持。

第四,多愁善感也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大致命傷。

一個好的詩人需要具備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高度細膩的情緒感知能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詩人才有的情感體驗。而恰恰是這樣敏感、纖細的情緒觸覺,多愁善感的性格特質(zhì),才更容易造成詩人的內(nèi)傷,抑郁的情結(jié),從而造成了他們仕途的坎坷和短命。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他的那篇《過秦論》光耀青史。賈誼18歲即有才名,20余歲即被文帝詔為博士,但是23歲的時候,被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終日陷于內(nèi)疚和自責(zé)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直至33歲憂傷而死。

另一個被稱作鬼才的唐代詩人李賀,雖然18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但遭忌才者妒,屢遭打擊,最終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李賀一生愁苦多病,逝時年僅27歲。憂郁善感可以成全一個詩人,也可以成為摧毀他們的“惡之花”。

《水滸傳》里有諺曰:“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政治這個東西高深莫測,無比玄奧,尤其是封建社會的官場更是充滿了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fēng),而以感性樸直、悲天憫人見長的詩人一旦為官,往往是誤入塵網(wǎng),境遇不遂,仕途蹇難。有人曾說,何謂天才?就是放對了地方的人才。

所以對于一個天才詩人而言,他最好的位置也許就是詩人之席吧!因為政治與文學(xué),原本就是兩碼事。

【中國古代文人為什么大多都仕途坎坷?】相關(guān)文章:

1.中國古代文人的十大經(jīng)典名句

2.為什么把上海叫魔都?

3.仕途十悟的生活感悟

4.大多數(shù)感情,都死于這一點的原創(chuàng)文章

5.為什么有趣的姑娘都單身人生哲理

6.關(guān)于坎坷的文章

7.坎坷作文500字

8.關(guān)于坎坷作文精選